一笔2.6亿元的债务和解,背后藏着凯撒旅业与海航系“化干戈为玉帛”的战略转身。2025年10月17日,凯撒旅业董事会审议通过与海航系航空公司的重大诉讼和解方案,双方将通过现金、房产及储值机票等多种方式,清偿本金合计26,350.38万元。这场始于子公司追债的法律纠纷,在海南省高院协调下,最终演变为一场深度债权重组,并伴随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释放出耐人寻味的信号。
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一场非典型的债务重组
回溯事件脉络,早在2021年,凯撒旅业旗下十家子公司与海航系十六家航空公司签署协议,确认后者拖欠共益债5.46亿元。然而自2022年4月起,海航系因实控人变更等原因未能履约,导致凯撒子公司于2024年提起诉讼并获一审胜诉。本以为将进入强制执行阶段,但2025年初海航上诉后,双方却在海南高院主持下转向和解。
此次和解并非简单打折清偿,而是以一审判决本金为基础,采用“现金+房产抵债+储值机票”的组合方式完成债权重组。这种模式既缓解了海航当下的现金流压力,也为凯撒旅业提供了可变现资产与业务协同空间——尤其是储值机票,可能直接转化为其旅游主业的资源支持。
和解背后的深意:从清算逻辑走向共生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和解不仅是财务安排,更伴随着双方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整体设计。这表明,凯撒旅业的选择已超越单纯的债权回收,转而追求长期合作关系的修复与重塑。
结合凯撒近期动作来看,这一决策更具战略纵深。2025年9月,其全资孙公司收购青岛汉莎天厨并更名为“青岛凯撒食品”,强化航空配餐布局;同月,凯撒宣布落子福建,打造串联长三角与粤港澳的“文旅黄金走廊”。在此背景下,与海航系——尤其是拥有广泛航线网络的海航控股、金鹏航空等——重建合作,意味着在航旅协同、地服资源对接、区域市场联动等方面打开新空间。
毕竟,凯撒虽以旅游为主业,但其子公司长期为航空公司提供航空食品服务,双方本就是供应链上下游伙伴。与其僵持执行,不如借机重构关系,把“应收账款”变成“合作资本”。
目前信息有限,尚不清楚房产的具体位置与估值、储值机票的使用规则及期限,这些细节将直接影响实际回收价值。但可以肯定的是,凯撒旅业正试图从被动维权转向主动整合,用灵活性换取未来可能性。这条路能否走通,还需观察后续战略合作的落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