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股份最新披露的三季度业绩数据颇为亮眼。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34.81%;归母净利润19.8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3.97%。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45.03亿元,同比增长43.34%。这份成绩单背后,氯化钾价格的持续上行构成了最直接的推动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全球氯化钾市场呈现显著的价格上行态势。巴西颗粒钾CFR价格达360美元/吨,较2024年底上涨22%;东南亚标准钾价格区间上移至370-390美元/吨,涨幅达23%。上海钢联数据进一步印证,三季度60%氯化钾进口价格在3200元/吨浮动,较上一季度环比增加200元/吨左右。这种价格上涨源于供需格局的深刻变化。
从供给端看,全球钾肥产能扩张面临现实瓶颈。必和必拓加拿大项目延期至2027年、老挝暂停万象等地区的钾盐开采,叠加印尼新招标价384美元/吨,新增产能投放进度普遍低于预期。与此同时,俄罗斯及白俄罗斯地区面对欧美制裁,钾肥出口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供给紧张。业内预计2025-2026年氯化钾供不应求格局有望延续。
然而,细究盐湖股份的产销数据,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尽管第三季度氯化钾产量环比增加,但今年前三季度总产量仅326.62万吨,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约350万吨。要实现去年全年约500万吨的产量水平,第四季度需生产170万吨左右,从公司往年产销数据来看,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这或许暗示着公司在产能调配或资源分配上正在发生某种转变。
这种转变的迹象在锂业务布局上更为明显。公司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于9月28日投料试车,已生产出合格的碳酸锂产品。前三季度碳酸锂产量3.16万吨、销量3.15万吨,显示出公司正加速向新能源材料领域拓展。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所有氯化钾加工技术的企业,盐湖股份同时拥有从超高镁锂比低锂型卤水中提取锂盐的国际领先技术,这种技术优势为其战略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公司战略层面观察,实控人中国五矿在报告期内启动股份增持计划,累计增持2.4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相当比例。这一动作既体现了大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也可能预示着公司在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方面将有更大动作。察尔汗盐湖丰富的锂、镁、钠、硼等资源,为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拓展提供了独特优势。
当前业绩的高增长建立在钾肥价格上涨与锂盐产能释放的双重驱动之上,但两个业务板块之间是否存在资源分配的权衡,仍需持续观察。在全球粮食安全战略推动钾肥需求、新能源汽车发展拉动锂资源需求的背景下,盐湖股份如何平衡传统优势业务与新兴战略业务的发展节奏,将直接影响其长期价值。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