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大医药”,000788.SZ)披露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称,近日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积超过20%,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该公司提示风险称,近期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流感高发情况,引发资本市场关注,经自查,公司相关流感药物尚未组织生产销售。北大医药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业绩有所承压。
流感药“尚未组织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北大医药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西南合成制药厂,1997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上市的制剂产品主要覆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等。目前其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制剂药的生产销售以及药品配送流通业务。其中,制剂药业务主要是销售注射用抗感染类药“美罗培南”等产品。
根据上述公告,北大医药股票于2025年11月24日、11月25日、11月2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积超过2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对此,公司对有关事项进行了核查,并问询了公司控股股东,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目前没有任何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或与该事项有关的筹划、商谈、意向、协议等;董事会也未获悉本公司有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对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
北大医药也进行了必要的风险提示,公司注意到近期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流感高发情况,引发资本市场关注,经自查,公司相关流感药物尚未组织生产销售,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相关影响。
北大医药还表示,公司分别于2025年10月25日、2025年10月30日、2025年11月13日披露了相关公告,公司董事长、总裁因被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暂时无法履职,授权公司相关人员代行董事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第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
根据北大医药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为12.31亿元,同比下降19.76%;归母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增长4.31%。但其中第三季度业绩同比双双下滑,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亿元、3568.67万元,同比分别下滑47.95%、18.04%。
北大医药称,尽管面临营收波动的挑战,但公司通过“工业板块提质增效”与“多元业务布局”双轮驱动,保持了盈利能力的稳健增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改善,显示出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经营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北大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6.32%,对此,该公司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医药工业市场推广费及货款支付同比减少所致。
从财务数据来看,北大医药第三季度的业绩仍然承压。对此,该公司近日表示,公司冲刺四季度业绩,坚定推进“提质增效”战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生产效能、强化质量管理等多措并举,在营收阶段性调整期实现了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作为当前产值的“主力军”,集采品种注射用“美罗培南”生产线加足马力生产。
而此前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北大医药实现营业收入9.5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5.04%;归母净利润为1.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51%。
北大医药表示,近年来,由于上游原料药行业受环保投入加大、车间升级改造、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纷纷提价,加大了公司原料采购价格提升的风险;受医保控费、降低药占比、带量采购、二次议价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招投标价格下降压力越来越大,也加大了公司中标价降低的风险。针对药品降价风险,公司将通过补充后续新产品、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来提升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公司将积极关注产品引进和企业并购机会,并加大研发的力度和投入,以获取新的产品,扩大销售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