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间,资本圈传来一则重磅消息:北大医药(000788)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这位2024年才以“1元购壳”方式入主北大医药的资本操盘手,在集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裁三大要职于一身仅半年多后,便从权力巅峰骤然跌落。
这位1979年出生的浙商,旗下掌控着近60家企业,构建起横跨投资管理、文化演出、机电设备等多元领域的商业版图。而他与北大医药的短暂交集,却如同一场来得快去得也快的资本风暴。
1元购壳、权力洗牌
2024年12月,徐晰人实际控制的新优势国际投资公司以象征性的1元价格,收购了“平安系”旗下合成集团的全部股权,同时承接了对目标公司约23.92亿元的相关债权。通过这笔交易,他成功获得了北大医药22.22%的股权,一举拿下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细究交易条款可见,徐晰人方面实际支付的代价并不仅限于1元股权款。根据《债权转让协议》的约定,转让方以3300万元的价格,将目标债权打包转让给了新优势国际。
这意味着,徐晰人团队仅动用3300余万元现金,便撬动了一家市值接近40亿元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其资本运作手法可谓高明。
掌控北大医药后,徐晰人迅速启动管理层重组,引发公司内部剧烈震荡。
今年4月,徐晰人正式接任公司董事长;三个月后,他又兼任总裁职务,将三大核心职权集于一身。而在他全面掌权之前,北大医药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已经经历了一轮人事大地震。
从今年1月开始,公司监事徐伟钰、董事任甄华、张勇等核心高管相继以“个人原因”为由辞职,董事长齐子鑫也紧随其后提交辞呈,而董事毛润更是遭到直接罢免。
6月24日,北大医药董事兼总裁袁平东宣布离职。公司在公告中对袁平东近十年的贡献给予肯定,特别提到他在任期内带领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并创下利润历史新高。
袁平东的离去似乎成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在他辞职公告发布仅仅六天后,北大医药便披露,公司及大股东西南合成遭遇近百名离退休人员持续围堵办公场所,这些老员工主要诉求涉及住房问题与离退休福利待遇。
据报道,徐晰人入主后,公司停止发放已延续多年的离退休补偿等福利,直接引发了此次事件。
核心业务流失、业绩滑坡
在徐晰人掌舵期间,北大医药的核心业务遭遇冲击,经营业绩呈现下滑趋势。
今年5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到期后未获续签,双方业务合作宣告终止。这一变动对北大医药的业务根基造成了实质性动摇。
数据显示,2024年,国际医院的实际采购金额高达11.23亿元,占据北大医药当年药品流通收入的78.15%份额。这家医院不仅是北大医药的最大客户,也是整个北大医药集团的第一大客户。
北大医药在风险提示公告中坦承,这一合作终止将导致公司今年6月至年末面临约6亿元的销售收入缺口,以及约4000万元的净利润损失。
从2026年开始,影响将更加显著——公司营业收入可能减少10.27亿元,净利润缩减约6869万元,这两项指标分别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数据的近五成。
经营层面的压力已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北大医药单季度营业收入约为2.7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7.95%;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降18.04%。
值得注意的是,在徐晰人接手后,北大医药开始推进“去北大化”进程。2024年8月,公司公告称因实际控制人变更,拟逐步完成公司及相关子公司的名称变更,以明确控股关系并推动转型。
业务层面,公司计划将更多资源向医药制造倾斜。2024年,药品制造业务收入为6.23亿元,约占总营收的30%,其毛利率为57.47%,显著高于药品流通业务的13.48%。然而,该业务目前以仿制药为主,多款产品已被纳入集中采购,结构上制约了盈利空间,2024年制药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11.23个百分点。
在失去最大客户后,北大医药正试图将战略重心转向医药制造,但其转型成效仍面临产品结构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
资金流向与警方介入
徐晰人被司法机关调查的具体原因,北大医药在公告中并未说明。
据每经报道,有合成集团内部信源指出,徐晰人通过处置水厂和长江制药厂等资产,转移了数千万元资金。其所指的“水厂”为重庆东渝自来水有限公司,原由合成集团持有80%控股权。这意味着徐晰人被捕很可能与其入主后的资金运作与资产处置行为密切相关。
“东渝水厂资产处置涉及数千万元回款,这笔资金最终被他运作转出。”该内部人士进一步透露,“长江制药厂资产处置也涉及四五千万元,资金同样被转出。”值得注意的是,在北大医药2025年半年报及第三季报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此前长期位列重要股东的长江制药厂已不见踪影。
据悉,今年10月初,重庆警方已赴相关厂区展开调查,并调阅了大量资料。另据《财新》报道,10月17日,徐晰人和女秘书在上海机场准备出境时,被重庆警方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带走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徐晰人出生于1979年4月,硕士学历,曾任新优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历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浦西支行浙江业务部主任等。
截至11月13日,北大医药的股价至今仍在6.6元附近徘徊,但公司前景已蒙上厚厚阴影。徐晰人的资本游戏突然按下停止键,留下的是待解的资产谜团、流失的核心业务、分崩的管理团队,以及那些仍在期待“节日福利”的基层员工。
北大医药的案例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警示,它展现了当资本操盘手过度杠杆收购、忽视企业经营与公司治理时,可能引发的多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