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刑事拘留的消息在市场持续发酵。这位去年底以1元象征性价格入主上市公司的资本玩家,在短短十个月内从神秘登场到突然被查,留下一连串待解谜团。
根据公开信息,2024年12月,徐晰人通过其控制的新优势国际,以1元收购方正商业管理持有的合成集团100%股权,从而间接控制北大医药。与此同时,新优势国际以3300万元对价接手了方正系对合成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享有的高达23.92亿元债权。这一交易结构引发投资者用脚投票,公告后五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下挫约15%。
从业务层面观察,徐晰人入主后的去北大化进程已对上市公司产生实质性影响。北大医药子公司北医医药此前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医疗设备等项目的唯一提供商,而北大国际医院是公司第一大客户。今年5月双方长期服务合同到期后,北医医药未能找到同类型业务。据公司公告,这一变化将导致2025年6月起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约占最近一期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9.13%。
财务数据显示,去北大化的影响已在三季度业绩中显现。北大医药第三季度营收为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归母净利润为3568.67万元,同比下降18.04%。这一业绩下滑与失去核心客户直接相关。
在人事层面,徐晰人入主后迅速展开管理层更迭。从今年1月开始,北大医药董事会、监事会经历人事巨震,监事徐伟钰、董事任甄华、张勇、董事长齐子鑫先后因个人原因辞职,董事毛润则被直接罢免。6月24日,时任董事兼总裁袁平东辞职。在短短半年内,代表前实控人平安、方正体系以及合成集团原有势力的众多高管纷纷离场。
值得注意的是,袁平东的经营能力获得公司认可。在其辞职公告中,公司称其在北大医药任职近10年,带领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并创下利润历史最高水平。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11%。合成集团基层员工对袁平东的成绩也颇为认可,对其离职表示不解。
员工安置问题成为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据合成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徐晰人接手后未妥善处置历史遗留的员工安置问题,2025年下半年以专项岗前培训为由对待岗员工进行优化,未参加培训者被告知将不予计发工资且有权解除劳动关系。此外,据财新报道,徐晰人入主后,此前发放多年的离退休补偿也未再兑现。
这些动作激化了矛盾,引起相关部门关注。据洛碛工厂员工透露,10月初重庆警方已到厂区了解情况。而据财新报道,10月17日徐晰人在上海机场准备出境时被重庆警方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带走。
合成集团内部人士分析,深层原因可能指向其入主后的资金运作及资产处置。该人士称,新老板通过处置水厂和长江制药厂的资产转走了资金。东渝水厂资产处置涉及数千万元回款,长江制药厂资产处置涉及四五千万元,这些资金去向尚待调查结果。
从公开信息看,徐晰人没有直接参与医药行业的经验。其核心平台新优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骤增至10亿元,关键合作方为台州民营企业家花轩德。据财新报道,花轩德旗下中贝九洲方面曾借资金给徐晰人,借款期限约三个月,利息30%。后因徐晰人四处打着花家名义试图再借钱,双方因此反目。
这场资本迷局背后,暴露了老牌国企改制过程中的治理困境。从西南合成制药厂到北大方正阶段,再到中国平安阶段,以及最新的徐晰人实控阶段,这家老牌药企已多次经历动荡。而对基层员工而言,资本运作距离太远,他们只有最朴素的希望:扎扎实实抓生产,工作有保障。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