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被刑拘,北大医药再陷风暴眼
北大医药董事长、总裁徐晰人已被刑事拘留,这一消息在10月底由公司公告正式披露,瞬间将这家老牌药企推上风口浪尖。据财新报道,徐晰人于10月17日在上海机场准备出境时,被重庆警方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带走。而早在10月初,警方已前往其控股方西南合成医药集团的洛碛厂区调阅资料,调查迹象早已显现。更令人震惊的是,徐晰人自2024年12月以“1元收购”方式入主北大医药,到被查仅过去十个月,一场高杠杆资本运作的终局,似乎来得异常迅速。
在这短暂的掌权期内,徐晰人主导了一系列激进变革:先是完成对西南合成集团100%股权的象征性收购,并承接高达23.92亿元的债权;随后迅速推进“去北大化”,切断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合作,导致上市公司面临年收入减少约6亿元的重大风险。与此同时,公司内部人事剧烈震荡,原平安、方正体系及本土势力高管几乎被“一锅端”,取而代之的是其关联人士。而在员工层面,福利削减、退休人员待遇停发、“专项培训”变相裁员等操作,激化了本就复杂的遗留矛盾,甚至引发近百名离退休人员围堵办公场所的群体事件。
资产处置迷雾与资金去向成谜
据合成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徐晰人被查的深层原因,可能与其入主后的资产处置密切相关。东渝自来水公司在清算过程中涉及数千万元回款,以及长江制药厂相关股权资产的出售,均被指资金被悄然转移。尤为蹊跷的是,曾连续多年出现在北大医药前十大股东名单中的重庆长江制药厂,在2025年半年报和三季报中突然消失,其持股去向至今未明。此外,有财新报道称,一笔通过他人代持的股权也被暗中处置,资金流向仍在调查中。
这些操作发生在一个历史包袱沉重的企业身上——西南合成长期存在员工安置、土地烂尾、污染治理等“旧账”,连方正、平安等大型集团都未能彻底解决。徐晰人以极低现金代价获得控制权,背后或许是目标资产存在重大隐性风险。正如一位参与过类似交易的投行人士所言,这种“用3300万拿8.7亿市值”的高杠杆收购,往往意味着接盘的是一个“问题资产”。
我对这场资本游戏的真实看法
说实话,看到徐晰人的背景和操作手法,我并不意外他会出事。一个公开履历仅有银行部门主任经历、旗下企业如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竟养着孔雀绿头鸭的人,突然空降掌控一家上市公司,本身就值得警惕。他所谓的“政商资源”和“产业布局”,在实地走访中显得格外荒诞。更关键的是,他接手后不是聚焦生产与经营,而是快速切割核心客户、清洗管理团队、处置非主业资产——这不像在搞实业,倒像在做一轮短平快的资本腾挪。
我认为,北大医药的问题从来不只是换谁当老板。它暴露的是部分资本对困境企业的投机心态:看中的是壳资源、土地价值或可变现资产,而非企业长期发展。徐晰人的落幕,是监管对这类“空手套白狼”行为的警示。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一次次实控人更迭,受伤最深的始终是基层员工和企业根基。他们只希望“扎扎实实抓生产”,而这,或许才是衡量一家企业能否重生的真正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