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离职后,卖方研究行业又传来重磅人事变动消息。11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广发证券知名分析师戴康已经离职,其在中证协官网的相关任职信息已无法查询。作为拥有十四年A股投资策略研究经验的行业老将,戴康曾在2024年初晋升为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MD)及首席资产研究官,却在晋升不到两年后选择转身。
尽管明星分析师离职属于行业“正常流动”,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卖方研究行业在公募基金交易佣金新规落地后面临的巨大经营压力。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同比下滑近34%,即便是行业排名第三的广发证券,分仓佣金收入也同比下滑了35.34%。
在传统的A股佣金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人才流动加速与业务方向的艰难转型,正成为头部券商研究所共同面对的课题。从明星分析师的“转场”到研究视野向海外市场的被迫拓展,一场关于卖方研究的突围战正在悄然打响。
戴康告别广发证券,曾多次提出经典研判
在卖方研究的江湖中,戴康的名字无疑占据着重要的一席。履历显示,他拥有长达十四年的投资策略研究经验,早年曾在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大型券商任职,并于2017年11月加盟广发证券,担任首席策略分析师。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曾连续上榜2014年至2023年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并在广发证券任职期间留下了多个备受市场认可的经典研判。
从2019年初提出的“A股熊牛转换,金融供给侧慢牛开启”,到2021年12月转向“慎思笃行”,再到2022年11月高呼“港股天亮了”,又到2023年提出的“杠铃策略”,戴康的研究观点往往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就在离职前的2025年7月,他还曾提示市场关注“微型版2014年—2015年行情”。
然而,这位行业老将的职业生涯在2025年年末迎来了新的转折。尽管他在2024年1月刚刚晋升为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MD)及首席资产研究官,但记者于11月26日查询发现,戴康已从中证协官网的名单中消失。
戴康的离职似乎早有端倪,其个人公众号“戴康的策略世界”的更新定格在了11月5日。在这篇题为《保持定力,关注十五五新趋势》的最后报告中,他依然保持着对市场的深度思考。
他认为,国内资金驱动的行情已经启动,居民储蓄搬家入市将偏好主题投资与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成长股。针对当前市场环境,他建议投资者采用“杠铃策略”:在A股市场配置“高股息+主题成长风格”,在港股市场配置“高股息+恒生科技AI”,以实现攻守兼备。此外,他在报告中还特别指出,虽然散户入市会导致板块轮动,但高流动性、高增长(故事性)和高波动是恒定的暴露因子,建议在短期震荡中做好风险控制,关注“高股息+自主可控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原戴康策略团队的多位核心成员已相继出走并独当一面。例如,原团队成员曹柳龙离开后,先后在方正证券、西部证券担任首席策略分析师;韦冀星则入职开源证券担任首席策略分析师。
分仓佣金下滑超三成,广发证券拓展海外研究业务
明星分析师的离职,某种程度上是卖方研究行业在“寒冬”中剧烈洗牌的缩影。随着公募基金交易佣金新规的全面落地,曾经作为券商研究所主要收入来源的分仓佣金遭受了重创。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券商分仓佣金收入仅为44.7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近34%。在这场行业性的退潮中,即便是头部大厂也难以独善其身。具体来看,全行业共有20家券商的分仓佣金收入超过亿元,但无一例外全部同比下滑。作为行业头部的广发证券,虽然以2.51亿元的收入排名行业第三,但也同比下滑35.34%。
面对国内市场分仓佣金的萎缩和A股研究的日益“内卷”,头部券商不得不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出海”成为了各大研究所共同的战略选择。
记者注意到,在行业研报总量整体下降的背景下,关于香港及其他境外上市公司的研报数量却在逆势增长。中证协通报显示,随着境内外资本市场联动性的提升以及全球领先科技企业对产业链影响力的增强,大型券商正加速推进内部A股、港股、美股研究的一体化进程。
据悉,2025年以来,广发证券就明显加大了对海外研究业务的投入与拓展,在香港地区部署了包括TMT领域在内的多位分析师。从数据上看,这种转型已初见成效。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广发证券的股票研究范围已经涵盖了207家海外上市公司。
从戴康的离职到广发证券研究的海外扩张,2025年的卖方研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在佣金“蛋糕”缩小的现实面前,过去依赖明星分析师喊话A股的单一模式正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国际化、综合化的研究服务竞争。对于留在这个行业的人来说,适应这种变化,或许是唯一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