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PDF原文
查看PDF原文
                            公告日期:2025-10-31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经 2025 年 10 月 30 日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保障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指引》《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证券公司市场风险管理指引》《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等监管规定和《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和监管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经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对公司经营中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简称洗钱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报告、妥善应对及全程管理。
第三条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承受的风险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架构、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
第四条 全面风险管理的范围涵盖公司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主要包括:
(一)流动性风险: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等)变动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
(三)信用风险: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公司损失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五)声誉风险: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以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六)信息技术风险:指内、外部原因造成公司网络、信息系统发生各类技术故障或数据泄漏、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导致信息系统在业务实现、响应速度、处理能力、数据加密等方面不能保障交易与业务管理稳定、高效、安全地进行,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七)洗钱风险:指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洗钱或恐怖融资活动,进而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第五条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规性原则。公司风险管理战略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及证券业自律组织的有关规定,合法合规是公司一切业务及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与前提。
(二)全覆盖原则。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覆盖各类业务与管理活动;覆盖所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覆盖所有的部门、 岗位和人员;覆盖所有风险类型和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覆盖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全部管理流程。
(三)前瞻性原则。公司坚持预防第一的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对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建立健全覆盖境内外、场内外、线上线下全部业务的全景式、穿透式的管理体系,及时识别并有效管控风险业务,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四)全局性原则。公司关注业务风险外溢及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及传导,强化跨区域、跨市场、跨境风险识别监测应对,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五)有效性原则。公司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结果应用于经营管理,根据风险状况、市场和宏观经济情况评估资本和流动性的充足性,加强对各类风险的发生原因、影响程度、发展变化分析和预测,及时作出应对,有效管控所承担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
(六)匹配性原则。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发展战略、 发展阶段、业务特点、风险状况、经营管理情况等相适应, 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适时优化调整。
(七)平衡性原则。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处理好收益和风险的关系,以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优平衡,即在同等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公司收益的最大化,或者在同等收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公司面临的风险。
第六条 公司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证券行业核心价值观,在全公司推行稳健的风险文化,形成与公司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理念、价值准则、职业操守,建立培训、宣导和监督机制并纳入考核体系。
第七条 公司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充分和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支持。
第二章 组……
[点击查看PDF原文]
提示: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