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能源终止筹划6个多月的重大资产重组。
11月15日,滨海能源公告称,因交易各方对于相关商业条款未能达成一致,公司决定终止购买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沧州旭阳”)100%股权。

滨海能源称,终止本次交易事项是经公司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审慎分析和友好协商后作出的决定,不存在公司及相关方需承担相关违约责任的情形,不会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活动和战略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亦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据Wind数据统计,按最新披露日期的统计口径,截至11月16日,年内已有59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回溯来看,这一并购计划共推进了6个多月。今年4月30日,滨海能源披露,公司筹划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旭阳集团、旭阳煤化工、深创投新材料基金、农银资产合计持有的沧州旭阳100%股权,并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5月17日,滨海能源发布交易预案,进一步披露此次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为7.55元/股。此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重组上市。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东预计将由旭阳控股变更为旭阳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杨雪岗。

寻求产业结构转型期的第二增长曲线,是滨海能源此次筹划并购的主因。
公司自2022年起实施战略转型,逐渐剥离包装印刷业务,并布局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不过,锂电产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盈利水平持续承压,其亟需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以获取必要的资金支持。
据公告,沧州旭阳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为44.53亿元,主要从事尼龙新材料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己内酰胺产能达75万吨/年,是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生产商。此外,标的公司加速向己二胺、尼龙66、高温尼龙等产业链延伸。沧州旭阳2024年度净利润达2.38亿元。

滨海能源强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形成“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并行的业务格局。此举有助于公司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
然而,这笔买卖最终止步于商业谈判环节。11月14日晚间,滨海能源公告称,由于市场环境较本次交易筹划初期发生了变化,交易各方在对本次交易进行协商和谈判后,对相关商业条款未能达成一致,因而宣布收购计划终止。
实际上,此番交易具体的价格并未披露。截至其交易预案签署日,滨海能源表示,标的资产的评估值及交易作价均尚未确定。而从行业看,己内酰胺市场行情变化较大。申万宏源证券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宋涛近期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提到,纺服链上游的己内酰胺,当前价格与盈利皆触底,行业暂无大的规模化产能落地。
此外,交易的复杂程度或也为重组增加了困难。滨海能源在9月11日的调研纪要中透露,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标的资产体量大,且涉及香港联交所及标的资产所属港股上市公司的程序,公司将配合各中介机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时间履行相关程序。
“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并行计划暂且搁置,已有业务持续发展。滨海能源表示,目前,公司各项经营情况正常,正在积极推动负极材料的市场开拓、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及配套源网荷储绿电项目一期建设、新型负极材料研发等经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