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亚太(SZ000691)$ 兰州市政府在ST亚太重整中并非“旁观者”,而是全程深度参与、多维度资源倾斜的“主导型推手”。其支持已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协调”或“维稳”,形成一套“财政+金融+产业+司法”的组合拳,核心举措如下:
---
一、财政直接下场:兰州金控出资0.56亿元并占董事席位,释放“政府站队”信号
- 出资主体:兰州金控为兰州市财政局100%控股,直接以现金参与转增股份认购,成为重整后上市公司董事单位,首次把“政府信用”写进股东名册。
- 政策含义:向债权人、战投、监管同步传递“兰州市政府不会坐视公司退市”的刚性兜底预期,显著降低博弈不确定性。
---
二、金融资源闭环:5亿元并购贷款+10亿元产业基金,解决“钱从哪里来”
支持方式 金额 提供方 用途 备注
并购贷款 5亿元 兰州银行 广州万顺参与司法拍卖、增持股份 专项授信、利率下浮
产业基金 10亿元 甘肃省政府+兰州金控 万顺与金川集团镍钴材料项目 优先股+可转债,政府劣后
政府通过“信贷+基金”组合,为战投提供低成本资金,同时锁定“5G高频合金材料”项目在兰州落地,实现“保壳”与“招商”一箭双雕。
---
三、税收与运营补贴:递延纳税+增值税返还50%,每年降低现金支出数千万元
- 企业所得税:对债务重组收益实行5年分期纳税,缓解重整后前两年现金流压力;
- 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返还50%,用于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至120%,高于全国标准,直接增厚利润表。
按2026年预计营收18亿元测算,每年节税约6000万元,相当于上市公司新增净利润3000万元以上。
---
四、司法-行政“双轨”加速:府院联动+强制批准权,为程序上“双保险”
1. 府院联席会议:副市长+中院院长+证监局负责人每周例会,9月内完成投资人名单锁定、10月召开债权人会议、11月拿到法院裁定,时间表写入政府督查台账。
2. 强制批准权:若个别债权人或异议股东阻挠,政府已要求法院依据《企业破产法》第87条准备强制裁定,提前排除“钉子户”风险。
3. 仲裁前置调解:针对原大股东亚太矿业的仲裁请求,政府通过省级通道与北京仲裁委沟通,争取“只确认债权、不冻结股权”,确保表决权完整。
---
五、社会稳定与舆情管控:员工持股+工资垫付+舆论引导,防止“群体性事件”
- 员工持股:从转增股份中划出5%(约3000万股)设立员工持股平台,承诺重整期内不裁员、不降薪,并提前垫付3个月工资;
- 舆论阵地:甘肃卫视、《兰州日报》定期发布“保壳+产业升级”专题,把重整包装成兰州打造“新材料+卫星互联网”标杆项目,弱化“ST退市”负面标签;
- 刑事威慑:明确若原股东伪造文件、恶意拖延,公安机关将以“妨害司法罪”立案,形成法律震慑。
---
六、产业协同背书:引入金川集团+万嘉通通信,把“保壳”升级成“强科技”战略
- 金川集团:甘肃国资世界500强,28万吨/年硫酸镍项目与万顺通信基站材料形成“材料—应用”闭环,政府要求2026年对兰州新增投资不低于8亿元;
- 万嘉通通信:国内铁塔运营商前三,承诺把西北区域总部、卫星互联网地面设备生产线落户兰州高新区,预计新增就业1000人;
- 政府考核:上述投资额度、纳税额、研发投入均写入重整计划对赌条款,未达标则战投需让渡股份给兰州金控,确保“引战”变“扎根”。
---
结论:兰州市政府已把ST亚太重整当成“西北资本市场风险化解+地方产业换道超车”的样板工程
- 财政真掏钱、银行真放贷、税收真减免、司法真加速、产业真落地,五维支持体系远超普通“保壳”案例;
- 政府目标不仅是“2025年不退市”,而是2026年把上市公司市值做高到100亿元以上,形成“新材料+卫星互联网”双主业平台,为兰州创造可持续的税源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