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赛药业双抗药物出海迈出关键一步
看到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拿到FDA临床试验批件的消息,让我想起十年前国内药企出海时频频碰壁的窘况。这次GenSci143的双抗设计确实有些门道——B7-H3和PSMA这两个靶点就像精准制导的双坐标,既能定向爆破肿瘤细胞,又能调动免疫系统协同作战。这种"双管齐下"的机制,在治疗前列腺癌、肺癌这类棘手肿瘤时或许能带来意外惊喜。
创新药企的国际化突围
留意到这款药物从今年8月国内临床申请获批,到11月拿下FDA批件,推进速度堪比跨国药企的节奏。这让我想起去年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出海时创下的12.5亿美元首付款纪录,说明国际监管机构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正在提升。金赛药业背靠长春高新的生物制药全产业链,从生长激素龙头转型创新药研发的路径,与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的成长轨迹颇有相似之处。
双抗赛道的想象空间
当前全球双抗药物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但真正能同时解决靶向性和免疫激活的品种仍是凤毛麟角。GenSci143采用的BsADC技术(抗体偶联药物)相当于给导弹装上双重引信,既保留了化疗药物的杀伤力,又降低了误伤健康细胞的风险。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目前该药物尚处早期临床阶段,参照行业数据,最终能成功上市的双抗药物不足两成。
风险与机遇并存
作为跟踪医药板块多年的观察者,我注意到金赛药业今年已有5款创新药获得中美临床批件,这种"多点开花"的布局确实能分散研发风险。但创新药研发就像穿越雷区,每个临床阶段都可能遭遇意外。投资者不妨关注其后续临床数据,特别是对PSMA阳性肿瘤的响应率——这将是决定该药物商业价值的关键指标。
站在当下时点看,中国创新药企正从"跟跑者"变为"并跑者",但距离"领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金赛药业此次获批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窥见中国生物制药全球化的另一种可能。当然,最终能否修成正果,还要看后续临床数据的成色。各位读者在关注这类创新药企时,务必做好风险评估,毕竟医药行业的"黑天鹅"从来不会提前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