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刀具行业自2025年11月起迎来年内第三轮普遍涨价,主要受原材料成本飙升及供应链压力驱动,具体核心信息如下:
一、涨价核心原因
原材料价格暴涨:硬质合金核心原料碳化钨粉价格从年初318元/公斤涨至630元/公斤(涨幅98%)。
供应链成本上升:全球物流、能源及人力成本持续走高,企业运营压力加剧。
政策调控:国家将钨列为战略物资,2025年开采配额同比减少6.8%,中小产能因原料短缺被迫退出(80%-90%通用刀具小厂停产)。
二、企业调价动态
执行时间与幅度:
多数硬质刀具大厂自11月5日起上调出厂价格。幅度平均在15%以上。
后续预期:数控刀片11月内启动第三轮涨价,年内累计涨幅或达50%-60%(当前已涨25%-30%)。
三、对下游行业影响
成本传导压力:
新能源汽车、军工、风电等增长最快领域(需求同比增20%-30%)被迫接受涨价。
中小终端厂商因成本高企转向外购或停产(如西夏墅、广东铣刀企业)。
这个趋势,将导致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龙头企业受益,由于中小企业难以应对转移成本,部分企业被迫退出市场,随着国产硬质刀具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进口替代将进一步提升。目前高端刀具仍有50%靠进口,进口替代市场前景广阔。
库存策略调整:
下游客户囤货意愿增强,但中游批发商库存已消耗殆尽,补货周期延长至1个月以上。
四、行业趋势与建议
国产替代加速:钨钢铣刀国产化率超90%,数控刀片国产化率约50%(日韩品牌在高端领域仍占优势)。
策略评估,继续看多中钨高新、厦门钨业,中钨高新自有钨矿比例高,受益原材料涨价,中钨高新受益于AI芯片加工,厦门钨业高端刀具不断取得进展,11月份连续推出系列新品,由单纯提供刀具向加工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中钨高新和厦门钨业,受益于自有钨矿和深加工,具有长期受益钨价上涨的优势。
从下游角度来看,由于中钨高新和厦门钨业的硬质合金刀具、夹具、模具新品,能够提高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寿命延长,下游企业虽然采购成本上升,但能够通过综合效益得以化解。厦门钨业钨丝具有行业定价权,两家企业虽然产品提价,下游接受度比较高。继续给予中长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