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间,金岭矿业披露,暂停公开挂牌转让其全资子公司塔什库尔干县金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钢矿业”)100%股权及对其享有的债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今年5月29日首次挂牌以来,该笔总对价约1.84亿元的“股权+债权”打包资产,经历了首次挂牌及自动延牌、第二次挂牌及延牌后,仍未能征集到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
金钢矿业作为此次交易标的,可谓“烫手山芋”。根据审计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金钢矿业已资不抵债,净资产为负6.27亿元。
金钢矿业的核心资产是乔普卡铁矿采矿权。2017年,该采矿权因自然保护区政策影响被注销,公司生产设备也于2018年全部拆除,2024年6月,采矿权“失而复得”。不过,标的公司停产多年、历史包袱沉重、矿山复产需要巨额再投资的现实,或劝退了潜在买家。
金岭矿业“打包”出售资产两度遇冷
根据公告,5月29日,金岭矿业便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正式将金钢矿业100%股权及对其享有的债权打包挂牌,首次公开挂牌底价为1.84亿元,挂牌期为20个工作日。
然而,市场并未对这份资产表现出足够的热情。截至2025年6月26日首次挂牌期满,上市公司“未征集到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根据交易规则,项目自动进入延牌阶段。但经过最多四个周期的延长,情况也并未好转。公司于7月26日公告称,截至7月24日,首次公开挂牌延牌阶段公告期满,仍未能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面对首次挂牌的失利,金岭矿业计划继续推进这次转让,并于2025年7月28日起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再次公开挂牌。此次挂牌价仍为1.84亿元,挂牌公告期调整为5个工作日,并设置了最多延长10个周期的延牌机制。
遗憾的是,第二次挂牌同样未能打破僵局。根据金岭矿业10月17日晚间发布的最新进展公告,截至2025年10月16日,第二次公开挂牌阶段公告期满,公司再次“未能征集到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
在两次尝试均无果后,金岭矿业做出了“暂停该项目挂牌”的决定。至此,这场持续了近5个月的资产转让计划被正式按下了“暂停键”。
盘活存量资产暂遇挫,短期难回笼资金
金岭矿业在5月披露的公告中明确表示,本次交易的目的在于“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提升公司综合实力,符合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如今交易暂停,意味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将暂时受挫。
从财务影响来看,最直接的影响是资金回笼搁浅。根据资产评估报告,截至评估基准日(2024年12月31日),金岭矿业对金钢矿业享有的债权账面余额达6.44亿元,评估价值约为1.84亿元。
通过本次交易,金岭矿业原本有望收回部分资金。但随着挂牌暂停,这笔资金的盘活时间表将变回未知数。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金岭矿业仍需继续面对金钢矿业这个历史包袱沉重、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金钢矿业的资产状况颇为特殊。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金钢矿业总资产仅为1864.91万元,而负债总额高达6.46亿元,导致其净资产为-6.27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作为金钢矿业核心资产的乔普卡铁矿采矿权,经历了一段“失而复得”的曲折历史。该采矿权曾因自然保护区政策影响于2017年被注销,相关生产设备也在2018年被全部拆除。在2024年6月,金钢矿业重新取得了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29年2月28日 ,且该采矿权被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作价1.60亿元。
但要将其价值真正变现,仍面临巨大挑战。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及,“因矿山复产需要重新办理安全、环保等手续,需重新设计、审批和投资建设,目前矿山未恢复生产”。这意味着任何接盘方都必须准备好投入巨额的后续资金,并承担项目建设、审批及未来市场波动的风险。
此外,金钢矿业的自身造血能力依然存疑。2015年9月后,金钢矿业便因市场原因多数时间处于停产状态。尽管2024年度财务报表显示金钢矿业净利润为2624.53万元 ,但这主要源于一笔2408.35万元的营业外收入(审计报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