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刚刚开完一场不寻常的股东大会:55.85亿元现金分红落定,空冰洗产品明年起将实现十年免费包修,出海战略全面提速,工业装备板块剑指千亿规模。而更引人关注的是,董明珠几乎全程沉默,把舞台留给了新任总裁张伟和各业务负责人。
这场在珠海举行的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现场只有70多位股东到场,气氛看似冷清,实则暗流涌动。董明珠一句“这不止是股东会,更是朋友会”,道出了她对长期支持者的珍视。但她真正传递的信号,藏在那句“让分管领导来回答”之中——她正有意识地退居幕后,推动管理团队年轻化、专业化。这一幕,与去年刘姝威建议她“多让年轻人上”的对话遥相呼应,显然不是偶然。
分红依旧豪爽。本次中期利润分配预案以99.8959%的高票通过,每10股派10元,合计55.85亿元。加上此前累计分红超1700亿元(含回购),而上市募资仅50亿元,格力对股东的回报堪称A股典范。张伟明确表态:高分红趋势不会变。这不仅是财务能力的体现,更是公司治理理念的延续。
但我最在意的,不是分红本身,而是它背后的底气是否可持续。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利润双降,空调主业承压,价格战激烈,非空调品类虽在“董明珠健康家”渠道中销售占比提升至接近1:1,但整体贡献仍有限。此时坚持高分红,既彰显信心,也带来压力。
我看到的是一个正在艰难转身的巨头。从“好空调”到“好电器”,格力在冰箱、洗衣机、生活电器上的投入正在显现成效,但距离打破美的、海尔的格局还有距离。而在B端,智能装备已切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出货量全球前三,内部自动化率高达80%,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复制的能力。公司明确提出工业板块要冲击千亿体量,野心不小。
更让我看好的是出海路径的转变。过去贴牌代工常年亏损,如今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近80%,在“一带一路”国家甚至超过85%。新兴市场成主攻方向,协同家电渠道做工业品出海,这种“双轮驱动”模式一旦跑通,将打开巨大空间。
说实话,我不再把格力简单看作一家空调公司。它正在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靠核心技术横向延展,用制造反哺科技,以全球化平衡内卷。这条路很难,但若成功,它的估值逻辑就不再是家电消费股,而是中国制造升级的缩影。
当然,挑战仍在。多元化能否真正形成第二增长曲线?AI与智能家居生态是否过于封闭?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在这次股东会上,我看到了一个更沉稳、更有体系的格力——不再依赖一个人的声音,而是靠一群人的专业前行。这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