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5 12:18:40 股吧网页版
仁和药业陷网络直播翻车风波:低俗营销引信任危机
来源:财中社


K图 000650_0

  近日,互联网头部主播“阿浩不忘初心”因低俗带货仁和药业(000650)“佐宁牌左旋肉碱荷叶茯苓胶囊”冲上热搜,引发超10万条网友热议、数百篇媒体报道,更将仁和药业推向信任危机的深渊。

  这场风暴不仅揭露了阿浩团队的虚假宣传与低俗表演,也拷问着仁和药业在暴利驱使下如何迷失在直播电商的流量狂欢中,为企业和行业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阿浩直播乱象

  “阿浩不忘初心”凭借“大胃王”人设吸粉近1800万,其直播间却沦为低俗营销的秀场。女主播20分钟吞下30个毛鸡蛋、一分钟狂咽50多个饺子,暴食后服下仁和药业左旋肉碱胶囊,展示瘦骨嶙峋身材,宣称“半个月瘦8-10斤,14岁以上皆可吃”。阿浩更以“吃仁和药业没瘦出门死、死全家”“肥胖像猪,吃了仁和药业变美”的毒誓与羞辱话术刺激消费,直播间充斥低俗动作、脏话及对肥胖人士的攻击。

  数据显示,阿浩64%的粉丝来自三线、四线甚至五线以下城市,以31-40岁男性群体为主。在流量的助推下,这类内容被精准推送给三四线城市的中老年群体,形成裂变传播。而更为可怕的是,这类群体往往缺乏健康知识,对“快速瘦身”抱有强烈渴望,同时容易被夸张的视觉冲击和情感绑架式话术打动。

  据统计,阿浩直播间近30天带货该产品64场,销量3.84万单,销售额575.07万元。他自称三年半卖出2185万单,按每单149元计,总额高达32亿元。然而,产品成本仅21元/3盒,利润率超600%。消费者反馈触目惊心:服用后多出现腹泻、心悸,有人甚至住院治疗。社交媒体上,投诉产品无效的声音不绝于耳:“吃了两盒没瘦,还拉肚子一个月!”网友怒斥:“这种低俗营销是对消费者智商的侮辱!”

  阿浩的乱象并非无人监管。2024年下半年,其直播间因不当言行被平台警告7次,2025年4月7日短暂封禁一天后即恢复。热搜事件后,阿浩直播动态清空,主页短视频删除,平台与阿浩未作回应。网友质疑平台监管形同虚设:“举报多次无果,平台为了流量纵容低俗!”

来源:网络直播平台截图

  业内人士指出,平台对高流量主播处罚往往流于形式,短期收益驱动下,监管形同摆设。

  仁和药业:贴牌暴利与品牌危机

  仁和药业曾凭借“妇炎洁”“优卡丹”成为国民品牌。面对OTC监管趋严,其近年转型“大健康”领域,2021年,收购了7家大健康领域的公司,开启“五五规划”的发展战略,以实现传统OTC板块与创新大健康板块的“双轮驱动”,保健品成为增长引擎。2024年上半年,健康产品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5.33%,占总收入26.81%。

  东吴证券(601555)研报预计,202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将突破4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仁和药业押注这一蓝海,却因营销失策深陷泥潭。

  涉事左旋肉碱胶囊为仁和药业贴牌产品,成本仅21元/3盒,售价149元,利润惊人。贴牌模式是仁和药业营收支柱,2019-2021年占比近半,涵盖减肥胶囊、面膜等。然而,贴牌质量控制不严,消费者投诉频发。

  在“黑猫投诉”及小红书,关于仁和药业产品无效、引发腹泻的投诉层出不穷。

来源:小红书截图

  贴牌模式背后,是仁和药业为降低成本、加速转型的无奈抉择,但也埋下信任危机的种子。

  仁和药业研发投入不足加剧问题。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仅0.23亿元,占营收0.74%,而营销费用高达3.60亿元,占营收11.43%。

仁和药业研发与销售费用(来源:Choice数据)

  业内人士分析,研发乏力使仁和药业难推创新产品,过度依赖营销渠道。选择阿浩这类低俗主播,短期销量激增,长期却让品牌形象岌岌可危。保健品市场门槛低,竞争加剧,消费者信任流失将直接导致销量下滑,仁和药业若不调整,市场份额恐缩水20%以上。

  直播电商乱象:监管滞后与行业警钟

  阿浩事件是直播带货乱象的冰山一角。根据多家权威机构的最新数据和研究报告估算,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到2.8万亿元至3.2万亿元,但保健品因监管宽松成为虚假宣传重灾区。

  2024年11月,小红书主播“麦琪啦”因暗示保健品可治肿瘤被曝光;2025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点名多起保健品虚假宣传案例;4月18日,网络主播辛巴因夸大宣传被罚175万元。类似案例层出不穷,凸显行业监管之痛。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呼吁:“需修订法规,明确主播与平台连带责任,引入黑名单制度。”这种做法有国际经验可借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虚假宣传主播实施高额罚款,并要求平台预审广告内容;韩国对保健品直播设专门监管小组,违规主播禁播3年以上。

  专家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与平台联动,常态化巡查直播内容,对违规主播永久封禁。

  对仁和药业而言,直播乱象敲响警钟。合作低俗主播不仅损害品牌,还可能引发监管处罚。

  网友评论一针见血:“仁和药业继续这样搞,迟早从国民品牌沦为三流贴牌商!”

  关于直播乱象,详见《财中社》此前的文章:从“家人们”到“韭菜”:2024年投诉超40万件,直播带货乱象不止。

  仁和药业的抉择:重塑信任or加速崩塌

  仁和药业正站在悬崖边缘。直播电商的流量红利虽诱人,但低俗营销与贴牌乱象已让其品牌光环黯淡。若继续放任产品质量与渠道失控,“妇炎洁”的辉煌将成为历史,消费者信任流失将直接拖累市场表现,甚至在保健品市场被边缘化。

  仁和药业2023年与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加速下滑,主营的OTC药品更已连续三年下滑,健康相关产品可说是公司唯一的增长点,如这个业务板块的销售也出现下滑,财报将面临全面失速风险。

仁和药业财务摘要(来源:Choice数据)

仁和药业主营构成按产品分类(来源:Choice数据)

  为扭转危机,仁和药业需回应消费者,公开致歉,处理投诉,优化贴牌质量控制,重塑品牌信任;此外,严选合作主播,建立直播内容审核机制,杜绝低俗营销,优先选择专业健康领域主播;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有产品竞争力,摆脱贴牌依赖,推出经科学验证的保健品。

  展望未来,直播电商仍将是保健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但行业正迈向规范化。《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落地,平台实名制与黑名单制度逐步完善,低俗营销的空间将进一步压缩。仁和药业若能抓住机遇,回归品质与诚信,或可在4300亿元的保健品市场重振雄风。反之,这场直播风波将成为其品牌崩塌的起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