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16个交易日斩获13个涨停板的牛股*ST万方,近期陷入“暴涨急跌”的剧烈震荡。在股价疯狂拉升后,公司连续发布的公告引发市场恐慌,短短四个交易日内股价连续跌停,市值从24.63亿元缩水至20.02亿元,4.41亿元市值蒸发殆尽,无数股民的血汗钱瞬间蒸发。这场风波的背后,是公司公告前后表述的矛盾,还是市场情绪的过度反应?
【一】暴涨戛然而止:退市预警引发恐慌踩踏
*ST万方的股价异动始于其“实控人变更”的市场传闻,叠加国资背景注入预期,公司股价在立案调查期间依然逆势走强。面对持续攀升的股价,公司先是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提示,市场对控制权变更事宜存在过度解读,提醒投资者以官方披露信息为准。
然而,市场热度并未因此降温。11月4日,公司进一步发布《立案调查进展暨风险提示公告》,罕见提及“若后续经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这一表述直接点燃市场恐慌情绪,投资者纷纷挂单抛售,11月5日跌停板封单一度超过35万手,四连跌停的走势就此开启。
【二】董秘紧急澄清:退市预警为“自行披露”,未触及重大违法事项
在市值大幅缩水、市场质疑声四起之际,*ST万方董秘终于出面回应。其明确表示,11月4日披露的风险提示公告为公司自行披露的常规提示,并非受监管机构指令发布;目前公司立案调查原因仍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尚未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且未收到监管部门的结论性意见。
这番“自行披露”的解释看似轻描淡写,却难以平息投资者的怒火。不少股民质疑,公司此前刻意强调退市风险引发恐慌,如今又改口澄清,即便不构成虚假陈述,也已涉嫌误导性陈述。毕竟,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能退市”的表述足以引发非理性抛售,而4.41亿元市值蒸发带来的损失,最终由股民买单。
【三】监管红线不容触碰:信息披露需守“真实准确”底线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可自行披露可能触及重大违法退市的信息,但必须确保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存在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ST万方前后公告的表述差异,已引发市场对其信息披露合规性的质疑。
若后续核查发现公司存在刻意夸大风险或误导投资者的行为,将涉嫌违反信息披露相关法规,面临监管处罚。而对于在此次股价异动中遭受损失的投资者而言,若能证实公司存在信息披露违规,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公司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结语:退市预警不是“调控股价”的工具
ST万方的这场风波,再次凸显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于身处立案调查期的 ST公司而言,风险提示本是保护投资者的必要举措,但若将其作为调控股价的工具,随意放大或淡化风险,最终只会损害投资者信心,反噬公司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