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万方(SZ000638)$ $ST中迪(SZ000609)$
在近期的ST股行情中,ST中迪与*ST万方的走势同样惹眼,但剥开股价波动的表象,二者背后的逻辑却有着云泥之别——一个是资本精心编织的短期炒作局,一个是省级国资布局的确定性机遇。
一、控制权变更:空中楼阁与板上钉钉的天壤之别
控制权变更的真实性,是二者最核心的分歧点。
ST中迪的所谓"芯片转型"全凭一张"期货协议"支撑。尽管公告显示深圳天微投资以2.55亿元拍下其23.77%股权,但关键的尾款支付进度从未公开披露。更值得警惕的是,新实控人关联的深圳天微电子自2021年起就持续接受上市辅导,独立IPO的路径清晰明确,借壳中迪的说法本身就存在逻辑硬伤。这种"先拍股权造故事,后拖尾款控成本"的操作,难免让人怀疑是借"芯片概念"拉抬股价的套路。
*ST万方的控制权变更则是国资主导的确定性进程。经过两次拍卖流拍后,长春中院已出具执行裁定书,将原大股东股权直接裁定给九台农商行抵偿债务,股权过户具有法律强制力。更关键的是,九台农商行已被吉林金控以超31亿元现金收购,形成"吉林省财政厅—吉林金控—九台农商行—*ST万方"的清晰国资链路 ,且股权大会已一致通过收购方案,整个过程合法合规、无可逆转。
二、资产质地:高负债空壳与优质壳资源的鲜明对比
公司自身的资产状况,决定了后续转型的可行性。
ST中迪早已是名副其实的"问题空壳"。2024年净利润亏损2.4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仅28万元,同比暴跌99.26%,核心的房地产业务已无房可建。财务数据更显危机:货币资金仅4805万元,应付账款却高达3.8亿元,叠加其他应付款1.76亿元,债务压力早已压垮经营根基。在这种情况下,所谓"芯片转型"不过是给濒临退市的空壳贴金。
*ST万方则是难得的优质壳资源。公司负债总额仅2103.1万元,无大额到期债务风险 ,且已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原大股东股权纠纷,股权结构干净清晰。更重要的是,万方已持有九耀精密70%股权,布局军用通信设备等军工业务 ,与吉林金控旗下高科技资产存在天然协同基础,为后续资产注入铺平了道路。
三、炒作逻辑:诱多陷阱与价值重估的本质差异
股价波动的底层逻辑,决定了普通投资者的生存空间。
ST中迪的涨停潮完全是典型的"诱多套路"。三个涨停板均以百万手封单封死一字板 ,散户根本无法买入,这种走势本质是资金刻意营造的"稀缺性"。一旦后续尾款支付出现问题,或深圳天微独立IPO的消息坐实,前期拉抬的资金就会借利好出货,留给接盘散户的只会是连续跌停的"大面"。毕竟,没有实质资产支撑的概念炒作,终究是镜花水月。
*ST万方的上涨则是价值重估的自然体现。尽管走出六天五板的强势行情,但并未封死一字板,充分的换手让风险得到有效释放。其核心逻辑是吉林金控8000亿资产的赋能预期——作为省级国有金融资本运营平台,吉林金控旗下有长光卫星等一批急需上市的高科技企业,而万方作为其体系内的上市平台,资产注入只是时间问题。这种背靠国资的价值重估,远比资本炒作的持续性更强、确定性更高。
四、投资结论:陷阱与机遇的最终抉择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二者的投资价值高下立判。
ST中迪的一字板看似诱人,实则是收割散户的陷阱。其控制权变更存在尾款违约风险,芯片转型与天微独立IPO路径冲突,自身高负债、零营收的状况更是无解。散户即便侥幸买到,也不过是接下资本炒作的最后一棒,最终难逃亏损结局。
*ST万方则是确定性的价值机遇。国资控股的背景提供了安全垫,优质壳资源为资产注入创造了条件,8000亿体量的吉林金控更有足够实力推动其转型。当前可自由买入的状态,让投资者无需争抢一字板,充分换手后的走势更健康、上涨持续性更强。随着后续资产注入预期落地,其翻倍空间远超短期炒作的中迪,是真正值得把握的确定性机会。
在资本市场,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是追逐充满陷阱的炒作泡沫,还是把握国资背书的确定性机遇,答案早已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