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9 01:25:19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长安汽车砸2.25亿搞人形机器人!1米69的‘小安’能打武术,2028年量产比特斯拉还猛?

  长安汽车跨界机器人,这次玩真的?

  作为老股民,看到长安汽车这波操作,第一反应是:传统车企搞机器人,到底是战略转型还是蹭热点?咱们得掰开揉碎看看。

  长安的“具身智能”野心

  公告里提到,长安联合自家兄弟公司砸钱成立机器人子公司,主攻“智能人形机器人”,还搬出了“十五五”规划背书。这词儿听着高大上,说白了就是让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感知环境、自主行动。长安已经捣鼓出个身高1米69的机器人“小安”,能打武术、能唠嗑,明年还要推车载机器人。

  从汽车到机器人,逻辑上说得通——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本就共享传感器、AI算法这些底层技术。但难点在于商业化。长安计划2028年量产人形机器人,这时间点比特斯拉的Optimus还激进,能不能落地得打个问号。

  行业热度VS现实骨感

  补充材料里花旗的调研提到,2026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可能迎来爆发,国内供应链企业收入或翻倍。但现实是,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实验室到工厂的过渡阶段,连特斯拉都还在调试生产线。长安的“小安”更像技术Demo,离大规模商用还有距离。

  不过,长安的汽车业务倒是给机器人铺了路。比如新车型启源A06用了天枢智能系统,深蓝L06订单火爆,说明它在智能化和市场接受度上有积累。如果能把汽车场景(比如工厂巡检、4S店服务)和机器人结合,或许能更快变现。

  风险藏在细节里

  长安这次出资2.25亿,占股50%,看似主导,但对比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的机器人投入,资金规模不算大。而且“长安系”合计持股60%,其他股东背景偏传统制造业,技术突破可能依赖外部合作。另外,公告反复强调“符合国家规划”,政策红利固然好,但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不会因此消失。

  老炮儿提醒

  车企跨界机器人不是新鲜事,比亚迪、特斯拉都在搞,但长安的差异化在于“汽车+机器人”双向赋能。短期看,这消息可能刺激股价;长期看,得盯住两点:一是明年原型机是否如期发布,二是车载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反馈。

  投资嘛,热闹背后得冷静。机器人这赛道,光有情怀不够,关键看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能力。长安这步棋,成则打开第二增长曲线,败则可能沦为“PPT创新”。各位读者,你们觉得这次是玩概念还是动真格?风险自担,咱评论区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