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有顶峰,下行有新生!
当2025年三季度白酒行业近十年最差季报公之于众,资本市场的反应从最初的错愕逐渐转向了冷静思考。市场攥着这份“最差成绩单”等待风暴,却撞见今日(10月31日)截然相反的图景:古井贡酒带头冲高近7%,迎驾贡酒、舍得跟涨超4%,业绩的寒冬尚未远去,资本的春潮悄然涌动,这杯掺着寒意与暖意的“白酒”,恰是市场最耐人寻味的反差注脚。
坦诚面对:暴露真实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底气
10月30日晚间,所有白酒企业公布完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表。
不仅多数酒企业绩加速下滑,部分区域酒企净利润同比降幅甚至接近三位数,口子窖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92.6%的表现更凸显了行业分化的加剧。深究原因,宏观消费环境疲软导致商务宴请等核心消费场景收缩,叠加行业高达900天的库存周转天数和普遍的价格倒挂现象,多重压力共同酿成了这份“惨淡”成绩单。
面对这份白酒业“最差季报”,市场哗然。持股者质疑:缘何会下滑如此惨烈;“吃瓜者”乐呵:笑谈“老登”白酒消费已是过去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观望者盘算:白酒业绩下滑多久见底,其估值是否重新具备吸引力;酒企自身则深耕:修炼内力、多重改革并举以谋早日穿越周期。
笔者却认为,比业绩下滑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披露“真数字”的勇气。在过往的行业周期中,部分企业曾通过渠道压货、数据调整等方式粉饰业绩,延缓行业调整的真实状况暴露。
而这份布满“负增长”印记的报表,没有被粉饰的数据、没有模糊的表述,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了行业当下的“真实”。上市酒企“撕下脸面”“放下包袱”,公开真实业绩情况,其本质是主动接纳行业调整周期的勇气,更是敢于破釜沉舟、破局改革的底气。
这份敢于直面下滑的坦诚,远比虚高的业绩数字更具长期价值,也为投资者重新审视白酒行业的投资逻辑提供了重要参考。
理性深思:回归白酒的价值投资
没有永远上行的行业。
过去十年,白酒行业凭借持续高增长成为资本市场的白马蓝筹。而此次行业调整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这便是白酒行业已彻底告别高速增长的粗放阶段,进入稳定成熟的高质量发展周期。
从竞争格局来看,行业分化趋势正不断加剧,头部酒企凭借强大的品牌力与渠道掌控力,持续挤压中小酒企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一趋势在调整期尤为明显,也让头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具支撑。
此时的白酒行业,更像历经风浪的“压舱石”,其核心价值不再是爆发式的业绩增长,而是穿越周期的抗风险能力与稳定的红利属性。投资者也更需要重新锚定白酒行业的投资价值坐标。
从消费端观察,尽管整体需求增速放缓,但高端白酒以及老酒的收藏属性依旧稳固,商务消费场景也在逐步复苏,刚性需求为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本盘,避免了需求端的大幅波动。
从商业模式来看,头部酒企仍拥有成瘾性消费、稀缺性、文化溢价三重护城河。从毛利率水平来看,贵州茅台91.29%、泸州老窖87.11%的高毛利率依旧遥遥领先大多数行业;从现金流表现来看,先款后货的模式与老酒增值的特性,让行业在调整期仍能保持相对稳健的现金流。这些底层优势,决定了行业的长期价值不会因短期调整而消失。
可见,一份“最差季报”,绝不是白酒行业的“终局哨”,正如巴菲特在市场悲观时重仓可口可乐的逻辑:当行业估值跌至历史低位时,也许恰恰是挖掘价值标的的窗口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