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36亿大案终审落锤,这家公司反而要多赚近亿元?
供销大集控股子公司重大诉讼迎来终审判决——这起涉及金额高达3,677,985,344.98元的案件,终于在2025年11月1日由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画上句号。根据公告,法院驳回了原告西部信托和被告山东海航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供销大集控股子公司)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即山东海航商业对关联方海航实业欠付西部信托债务中“不能清偿部分”承担二分之一的赔偿责任。
这场诉讼始于2017年的一份《抵押合同》,当时山东海航商业以其持有的房产为关联方债务提供担保。2022年首次一审判决后经历上诉、发回重审,再到2025年6月重审判决出炉,最终于近日由海南高院终审定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被判担责,但供销大集预计此次判决将带来约9,900.42万元的利润增加。原因在于公司早已在重整计划中预留偿债资源,且相关损失已在海航系整体重整框架下安排解决,实际现金流冲击有限。
案件尘埃落定,背后的财务真相更值得深思
说实话,看到“重大诉讼”还伴随近37亿涉案金额,第一反应是利空。但细读公告后我发现,这件事恰恰反映出供销大集正在从历史包袱中逐步走出。我并不认为这是突发利好,而是一次风险出清的确认信号。
早在2022年,公司就已披露该诉讼,市场有一定预期。更重要的是,公司在过往重整过程中已按最坏情形计提准备,并明确表示“最大担保责任”已有偿债资源覆盖。如今判决结果比最初申报债权大幅缩水,自然形成会计上的“转回收益”。这种利润增厚并非经营改善所致,而是司法结果优于预期带来的财务调整。
不过,回到基本面,情况并不乐观。根据最新三季报,公司营收下滑15.39%,归母净利润下降37.74%,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达8.24亿元。我尤其关注其货币资金持续减少、预付款项激增的问题——这或许暗示着运营层面仍存在压力。
市场情绪回暖,但长期价值仍需观察
从资金面看,主力资金今日净流入1.5亿元,股价短期处于布林带上轨附近,技术面显示多方占优。这说明市场对该判决解读偏积极。但我认为,这种情绪驱动的反弹可持续性存疑。
我始终觉得,供销大集的价值重估必须建立在主业复苏的基础上,而非依赖诉讼结果或重整红利。当前资产负债率已升至50.47%,存货周转率下滑,都是不容忽视的风险点。
综上,这次终审判决更像是给一段旧故事划上了句号。至于未来能否讲出新故事?还得看它能不能真正盘活资产、提升造血能力。短期内或有交易机会,但长期投资者,还需多一分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