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钱潮(SZ000559)$ $成飞集成(SZ002190)$ $武汉凡谷(SZ002194)$
2025年5月10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这是自2018年美国发动关税战以来,两国首次面对面高层对话。在全球供应链动荡、市场情绪敏感的背景下,双方围绕关税调整展开博弈,释放出复杂的政策信号。
一、谈判背景与核心议题
1. 关税战升级的紧迫性
2025年初,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145%的关税,中国以125%的反制关税回应,双边贸易额同比下滑超20%,全球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美方称当前关税“近乎禁运”,中方强调反制是捍卫多边贸易体系。
2. 谈判焦点:关税调整的可能性
• 美方诉求:希望分阶段降低关税(从145%降至80%),豁免消费电子、医药等民生必需品关税,以缓解国内通胀压力。
• 中方立场:要求美方全面撤销单边关税作为对话前提,反对“施压式谈判”,并强调稀土、关键矿产等领域的出口自主权 。
3. 衍生议题
双方还讨论了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管控、知识产权保护及美国企业对华技术转让等议题,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双方立场与博弈策略
1. 美国的战略试探
• 短期目标:通过关税减免缓解国内经济压力,试探中方在技术管制等领域的让步空间。
• 长期意图:维持对华技术优势,限制中国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升级。
2. 中国的反制与韧性
• 经济结构转型: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12.3%,同时加速拓展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
• 技术自主化突破:华为5G基站国产化率达92%,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42%,对美产业链形成有力反制。
三、谈判成果与未来展望
1. 初步共识与局限性
双方同意“保持沟通渠道”,但未达成具体协议。美方暗示可能将关税降至50%-54%,中方重申“取消单边关税是合作前提”。
2. 短期影响:市场缓和与局部突破
• 市场反应:会谈消息推动美股上涨1.4%,A股出口修复板块预期升温。
• 潜在妥协领域:美国或豁免药品、医疗器械关税,中国可能扩大对美债抛售以施压美元汇率。
3. 长期挑战:结构性矛盾待解
• 贸易失衡根源:美国消费驱动型经济与中国产能优势的冲突难以通过短期关税调整解决。
• 规则博弈深化:区域贸易体系与技术标准争夺将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
四、全球视角下的战略启示
1. 多边机制的重要性
日内瓦作为WTO总部所在地,凸显中方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立场。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称此次会谈为“积极一步”,但警告关税战持续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2. 中美关系的“新常态”
未来谈判或呈现“边打边谈”特征:双方既通过关税威慑争取筹码,也在科技、金融等领域探索有限合作。
此次日内瓦会谈是中美经贸博弈的“破冰”信号,也是长期战略较量的缩影。尽管短期内全面协议难以达成,但局部妥协或为后续谈判铺路。全球市场需警惕贸易战的“反噬效应”,中美能否摒弃零和思维,将决定全球经济能否走出不确定性泥潭。
信息来源:综合路透社、CNBC、《纽约时报》。#炒股日记# #股市怎么看# #强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