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舰首航海试,军工股应声上涨
我国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于2025年11月14日9时从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启航,开展首次航行试验(海试),重点检测动力、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该舰于2024年12月27日下水,舷号51,满载排水量4万余吨,采用双舰岛式上层建筑和全纵通飞行甲板设计,创新应用电磁弹射与阻拦技术,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及两栖装备。自下水以来已完成系泊试验和装设备调试,技术条件满足出海要求,此次海试标志着其建造进入关键阶段。
技术突破带动市场情绪,航空航天板块集体走强
四川舰开启首次海试当日,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CN5082)上涨0.83%。成分股中,航天发展(000547)涨停,涨幅达10.06%;长城军工(601606)上涨5.43%。跟踪该指数的航空航天ETF(159227)上涨0.80%,最新价报1.13元。东方证券指出,空天力量建设正加速推进,军工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相关ETF聚焦军工细分领域,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四川舰下水命名仪式当天,国防ETF(512670)劲升3%。国泰君安分析认为,随着新型主战装备列装节奏加快,军工板块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或将持续改善,行业整体进入“量增价稳”阶段,长期趋势向好。
该舰采用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相较美国航母普遍使用的交流系统更稳定、维护成本更低;从开工到下水仅约十三个月,建造周期较福建舰缩短近四分之一。可搭载20架以上固定翼飞机,包括歼-35隐身舰载机及攻击-11型隐身无人机,具备无人机蜂群作战能力。上述技术特征被视为中国海军在无人化、智能化作战方向的重大突破,推动军工科技类股票估值修复。
四川舰兼具准航母与无人机母舰功能,通过电磁弹射实现高效舰载机起降,任务灵活性高于依赖垂直起降F-35B的美国“美利坚”级两栖舰。未来部署于东海、南海方向,可快速形成战略存在与威慑能力,增强投资者对国防军工板块的信心,吸引增量资金流入高端制造与军民融合领域。
八艘075型与八艘071型两栖舰总投入尚不及美国一艘核动力航母造价零头,凸显中国在大型舰艇建造中的成本控制优势。模块化造船模式提升效率,带动船舶制造及相关配套上市公司业绩预期上调。
题材热度升温,多只概念股表现活跃
四川舰海试引发市场对“军工装备”“军民融合”题材的关注,部分个股出现明显异动。
中富通(300560.SZ) 主营通信服务、信息化软件服务及渠道销售,注册地位于福建省。因地域关联叠加“军工装备”概念受市场关注,但公司未披露直接军工业务。11月10日股价涨停,涨幅达20.0%,最新价为18.78元;随后主力资金流出,11月11日主力净流出2404.72万元,净量为-0.84%。
龙洲股份(002682.SZ) 子公司龙岩天元信息科技布局商业航天,提供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及相关产品。11月13日股价涨停,主力净流入1.02亿元,主力净量达3.08%,位列两市前列,被归类为“昨日首板”标的。
孚日股份(002083.SZ) 原主营家用纺织品,现通过子公司切入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赛道,主要生产CEC和VC,已实现VC全流程一体化生产,年产能达1万吨。受VC报价11月13日报14万元/吨(单日跳涨3万元)刺激,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最新价11.56元,涨9.99%。
贵研铂业(600459.SH) 国内贵金属新材料骨干企业,产品应用于汽车催化剂、电子工业、新能源及国防军工等领域。11月11日融资买入7856.48万元,两融余额达5.62亿元,环比增长3.32%,当日涨幅8.91%,报18.95元。
ST易事特(300376.SZ) 聚焦电力电子技术,覆盖充电桩、储能系统、智能电网等业务,具备“军工”和“军民融合”概念。其GZDW系列直流屏应用于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并参与昌吉市北沙窝3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尽管处于ST状态,近期股价仍上涨5.84%,报6.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