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板!金圆股份股价连续飙升,市场热炒碳酸锂概念,但公司紧急澄清:产品仍在试生产阶段,尚未对外报价。这一波行情背后,是锂价回暖、资金涌入期货市场,还是纯粹的情绪驱动?作为长期关注新能源材料赛道的观察者,我认为当前市场情绪已明显脱离基本面支撑。
股价异动背后的推手
截至2025年11月19日,金圆股份(SZ000546)实现三连板,成为锂矿概念股中的领涨标的之一。推动本轮上涨的核心因素在于碳酸锂现货与期货价格同步走强。据Mysteel数据,当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已逼近9.7万元/吨,单日涨幅达0.28万元;广期所主力合约更是一度冲高近4%,接近98000元/吨。市场交投活跃,持货商出货意愿增强,成交量放大,形成短期“量价齐升”格局。
与此同时,资金正加速涌入碳酸锂期货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价格上涨预期。这种由期货带动现货、再传导至二级市场的逻辑链条,在过去几个月反复上演,也成为锂电产业链情绪修复的重要信号。
公司回应冷静,项目尚处关键爬坡期
面对资本市场热情,金圆股份保持高度谨慎。公司在11月19日发布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其证券部工作人员向媒体确认,捌千错盐湖提锂项目虽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但尚未形成稳定产能,也无对外销售报价。这意味着,当前公司并未产生实质性的碳酸锂销售收入。
从公开信息看,金圆股份确实在积极推进国内外锂资源布局——国内聚焦西藏盐湖,海外延伸至阿根廷、尼日利亚等地,技术上采用电化学脱嵌法,具备成本优势。但正如我们在多个资源类企业案例中看到的那样,从“试生产”到“规模化量产”之间,往往存在设备调试、工艺优化、环保验收等多重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84%,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近30%,反映出转型过程中盈利能力仍面临压力。此时股价大幅脱离基本面,风险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这一轮上涨更多反映的是市场对锂价反弹的乐观预期和交易性资金的博弈行为。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警惕“故事讲得太早”的风险。后续应重点关注公司试生产进展、首批发货时间及加工成本控制能力。在没有实际订单和收入验证之前,一切估值提升都缺乏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