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控股(SZ000524)$$珠江股份(SH600684)$$粤 传 媒(SZ002181)$ 大家都是冲着全运
当一堆小市值票,遇上全运体育经济,何必拉踩,应当一起进步,享受全运带来的实际红利,这都是实打实的有收入预期的,对比731的电影吉视传媒中国电影,横店电影等,全运会是实打实的有收入,吉视传媒有啥?我们全运会光投资就超过2500亿,不算其带来的经济价值,
其中珠江股份 粤传媒 岭南控股 为主要受益企业,带动性的有 广百股份 地方消费 广州酒家 地方消费 元隆雅图,IP以及工仔版权 ,中体产业,赛事服务及器材,加一起这些公司的市值才五百亿左右,不如易中天的随便一点市值,而且科技芯片都在高位减持了,说明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公司不值那么多钱,我们有什么理由放这明确预期的不做去接盘,大家要齐心协力,到非全运股科普全运,而不是在全运股里讨论谁是龙头,只要有龙头出来,一定会联动,绝对会联动,都是好票,把格局放大一点。
有些人不理解全运会是多大的赛事IP,这比奥运会还大好吗,不要拿天府文旅的世运会做对比,简直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全运会对标奥运的超级赛事格局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以**3.6万名参赛运动员**的规模超越巴黎奥运会(1.1万名),成为全球参赛人数最多的综合性体育赛事。赛事设置34个大项419个小项,涵盖霹雳舞、滑板等奥运新兴项目,同时新增现代五项男女个人赛,与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设项高度接轨。粤港澳三地19个城市协同办赛,香港启德体育园、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等国际级场馆群投入使用,其中广州南沙中心场馆以73.85亿元投资打造“湾区鸟巢”,规模与北京奥运主会场相当。
赛事组织创新更显奥运级水准:采用“碳中和”办赛标准,90%场馆利用现有设施改造。转播技术全面升级,粤传媒打造的“元宇宙观赛空间”支持VR沉浸式体验,全球转播覆盖超20亿人次,直逼东京奥运会22亿收视规模。
#### 二、珠江股份:体育基建的全周期受益者
作为大湾区体育产业运营龙头,珠江股份通过“建设+运营”双轮驱动深度参与全运会。其子公司珠江文体中标台山赛区三项核心赛事服务,包括全运会排球成年男子组决赛和群众赛事气排球项目,全面承接台山新宁体育馆等专业场馆的赛事组织与赛后运营。这种“赛事运营+场馆托管”模式已在台山形成示范效应——2024年国际男子九人排球邀请赛期间,场馆周边商业体客流量增长40%,赛后常态化运营收入提升25%。
在基建投资领域,珠江股份参与的南沙中心场馆配套商业综合体已引入30%体育主题业态,包括NBA体验中心和电竞酒店。参照往届全运会经验,这类“体育+商业”项目在赛事结束后可实现年均15%的租金增长率,远高于传统商业体。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公司正在探索“场馆REITs”模式,计划将台山、汕头等赛区场馆资产证券化,形成可持续的资金循环。
三、岭南控股:文旅融合的流量变现引擎
岭南控股通过“赛事引流—文化体验—消费转化”的全链条布局,成为全运会文旅经济的最大赢家。旗下广之旅推出的“跟着全运会游湾区”系列产品,将南沙中心场馆、深圳低碳城等赛事地标与陈家祠非遗体验、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串联,设计出“冠军同款骑行路线”“非遗龙舟制作工作坊”等沉浸式项目,已吸引超100万人次预订。赛事期间,公司旗下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等12家酒店成为特许商品零售点,推出“酒店+赛事门票”套餐,还中标运动员教练组指定服务酒店,预计带动入住率突破95%,特许商品销售贡献上亿元收入。
在交通接驳领域,岭南控股联合广州地铁推出的“全运主题日票”实现“20元畅行+景点折扣”,日均销量超10万张,直接拉动北京路、天河城等商圈销售额增长25%。更具创新性的是,公司与澳门旅游局合作开发的“全运+赌场”套票,将马术、帆船等赛事观赛与澳门娱乐体验结合,客单价达3800元,较常规旅游产品溢价60%。
四、粤传媒:赛事传播的技术革新者
作为全运会官方转播运营商,粤传媒构建起“内容生产+技术输出+金融创新”的立体生态。其主导的4K/8K超高清转播覆盖所有赛事场馆,引入AI虚拟广告系统,可实时替换不同品牌的场边广告牌,单场赛事广告位溢价达传统模式的3倍。元宇宙观赛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用户通过VR设备可获得“虚拟座位”“实时数据看板”等功能,预计赛事期间将吸引500万用户付费体验,AR互动广告收入超数亿元。
在内容衍生领域,粤传媒与抖音合作开发的“AI解说助手”支持中、英、阿拉伯语实时翻译,技术授权收入突破6000万元;联合沙特职业联赛推出的《沙特联赛风云》专题,通过“足球+”APP触达2000万海外用户,成为跨境体育内容输出的标杆。金融创新方面,公司参与发起的“湾区体育产业REITs”,将赛事场馆、转播权等资产证券化,预计年化收益率达7.2%,成为体育金融的新范式。
五、城市能级跃迁的长期红利
全运会对三家企业的影响远超赛事周期。珠江股份参与建设的深圳坪地低碳城场馆群,赛后将引入ATP巡回赛,预计年运营收入超5亿元;岭南控股开发的“体育+非遗”线路,已被纳入广东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获得专项补贴2000万元;粤传媒的元宇宙技术方案被杭州亚运会组委会采纳,技术输出合同金额达1.2亿元,当然亚运会杭州不知道什么时候举办,本来是今年9月的。
这场赛事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体育杠杆”撬动区域协同发展。广州天河奥体板块借全运会实现“体育+科技+商业”融合,吸引海归人才和科创企业集聚,区域GDP增速提升至8.5%;香港通过承办七人制橄榄球、铁人三项等国际赛事,巩固亚洲体育之都地位,赛事期间入境游客增长40%。正如南沙中心场馆赛后将变身粤港澳青少年体育交流中心,全运会的红利正在沉淀为城市发展的长期动能。
体育经济的中国范式
2025全运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中国体育产业升级的试验场。3.6万名运动员的规模,千亿旅游地方消费、2500亿元的投资、800亿元的广告收入,这些数字背后是“以赛促城”的战略逻辑——通过顶级赛事激活城市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当珠江股份的场馆运营数据接入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当岭南控股的旅游产品成为湾区文化符号,当粤传媒的技术方案走向全球,全运会正在书写体育经济的中国范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