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控股(SH600168)$ 一栋闲置的商业楼,融资3个亿。1655套保障房,变成了可交易的金融产品。荒凉的江滩码头,成了年轻人扎堆的网红打卡地。这些变化发生在武汉,背后是湖北省正在推进的一场21.5万亿国资改革。2025年10月20日,湖北省长李殿勋在武汉主持召开推进会,再次强调那个引发市场热议的"三个一切"原则:
“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消息传出后,武汉控股、东湖高新等湖北国企股价连续3天明显上涨,武汉控股甚至因涨幅过大发布了风险提示。市场兴奋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账面富豪的困境21.5万亿是什么概念?这是湖北省2024年底摸清的"家底"——土地、矿产、林业、水利、能源、数据,还有各种实物资产、债权、股权……相当于湖北省2024年GDP的4倍多。但问题是:这些资产大多"躺在账上"。
闲置的土地:征了但没开发,每年维护成本一大笔。低效的厂房:国企手里的老旧物业,出租收益微薄。沉淀的资金:财政拨款建的项目,建完就不再产生收益。用个通俗的比喻:就像一个有房有地的富人,账面身家几千万,但手里现金流紧张,日子过得紧巴巴。湖北决定:让这些资产"动起来"。02 从"守家底"到"做生意"改革的逻辑很简单:手里的东西,要么用起来,要么换成钱,总之不能闲着。具体怎么做?李殿勋提出了"四种方式":
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翻译一下:
闲置资产优先自己用确实用不上的该转让就转让短期用不上的出租变现有价值的通过证券化融资几个真实案例,让你秒懂这场改革:洪山AI大厦:3亿融资背后的"变身术"洪山区有栋商业地产,按传统方式出租,年收益有限。改革后换了思路:把这栋楼通过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上交所发行,直接融资3.01亿元。同时引入创投机构和科创团队,改造成AI孵化园。现在不仅有租金,还有股权投资收益、服务收费。从"收租"到"合伙做生意",这栋楼的价值被重新定义了。东湖高新:产业园区也能"上市"东湖高新区把光谷软件园打包,通过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融资15.75亿元。REITs相当于把产业园"切块"卖给投资者,政府既拿到了钱,又保留了运营权。目前还有超10亿元规模的其他产业园区正在走发审流程。
洪山保障房:租赁住房的"金融化"洪山国投把165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打包,发行了湖北省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ABS。政府建的保障房,不再是纯财政支出,而是能产生稳定现金流、可以融资的"资产"。
03 三年目标:盘活1500亿湖北省国资委已经明确:省属企业分三年完成盘活低效闲置资产1500亿元。按照时间表:
12月10日前,各市州汇总改革工作情况之后召开全省总结推进会,建立长效机制这意味着,改革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形成常态化机制。创投日报记者咨询的湖北省属国资和市属国资人士均表示:政策如何与实际业务结合还在研究中,但方向已经明确——资产证券化将是主要路径。04 这场改革的"前世今生"其实,"三个一切"不是最近才有的。2023年,时任湖南省常务副省长的李殿勋就在长沙提出了这一原则。2024年12月31日,他调任湖北省委副书记。2025年1月当选湖北省长后,2月就召开专题会议,正式在湖北推进"三资"改革。从湖南到湖北,这套改革方法论正在被复制和升级。05 三条红线:不是"大甩卖"改革有底线。李殿勋强调:"宁愿慢一点,也不能乱一步。"
红线:产权必须清晰 — 权属不清的,坚决不动红线:杠杆必须可控 — 避免"假盘活、真负债"红线:民生必须优先 — 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稳定第一06 这场改革意味着什么?对政府:从"守资产"到"做资本",从财政供血到资本造血对国企:面临更严格的资产效率考核,优质资产有望通过证券化上市对市场:湖北可能释放大量优质资产标的,REITs、ABS等工具将更广泛应用07 从"藏富于账"到"活富于市"湖北的这场改革,本质上是在回答一个问题:政府手里的21.5万亿资产,怎么用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当土地、管网、数据被重新定义为"可运营的资产",当政府开始以资本思维管理国资,一个更具活力的国有资本体系正在形成。改革会不会成功?市场会给出答案。但至少,湖北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强势机会# #湖北:大力推进国有“三资”管理改革# $湖北板块(BK0157)$ #农行14连阳创新高!市净率突破1倍# $上证指数(SH000001)$ #社区牛人计划#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东方财富创作小助手 @股吧话题 @社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