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张家界,SZ000430,股价7.78元,市值31.49亿元)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8.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39.65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大幅收窄65.40%。
尽管业绩亏损幅度收窄,但公司的破产重整事项仍持续推进且多次延长期限。自2024年10月启动预重整以来,该事项已先后四次延长期限,最新期限延至2026年1月16日。目前公司不仅面临重整申请能否获批的不确定性,还存在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甚至终止上市的风险。
前三季度业绩回暖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ST张家界前三季度经营状况呈现“营收增长、亏损收窄”的态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达3.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1%;单季度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4.82%,营收增长态势较为稳定。
利润方面,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39.65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6472.51万元减少65.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3290.31万元,同比减少49.86%;基本每股收益-0.06元,较上年同期的-0.16元有所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亏损收窄起到了一定助力作用。前三季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050.66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1043万元,占非经常性损益总额的99.27%。若扣除该部分收益,公司核心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仍显薄弱。
从费用端来看,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63.04%至1853.37万元,主要因营销宣传费用投入增加;财务费用则同比减少60.62%至1781.36万元,得益于大庸古城停止计息及借款利率下调。此外,公司当期获得大庸古城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使得其他收益同比增长109.11%至1686.23万元,这也成为公司亏损收窄的原因之一。
资产负债方面,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20.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6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54%。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2.38%,预付款项同比增长95.25%,主要因应收营业收入及预付采购款增加;同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增长45.38%,长期应付款同比增长627.87%,债务压力依然较大。
退市风险警示悬顶
在业绩小幅回暖的同时,ST张家界的破产重整进程多次延长期限。2024年10月16日,公司收到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通知,正式启动预重整程序,并指定公司清算组担任预重整临时管理人。此后,公司先后披露了债权申报、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等相关公告,并将意向投资人报名截止时间延长至2024年12月25日。
截至2025年2月12日,共有47家(以联合体形式报名算作1家)意向投资人提交正式报名材料并足额缴纳报名保证金,其中45家提交了重整投资方案。然而,自2025年1月起,张家界中院先后4次批准延长公司预重整期间,最新一次延期决定将期限延长至2026年1月16日,距离首次启动预重整已超过一年时间。
在此期间,多家主体向法院提出了重整申请。2025年7月,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先后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张家界中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其中,控股股东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27.83%。
2025年9月30日,ST张家界召开临时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拟向法院申请重整的议案》,该事项将于10月27日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公司称,重整申请能否获得股东会通过、能否被法院受理均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公司面临着多重风险。如果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重整计划未能顺利实施或执行完毕,公司可能被宣告破产,股票将面临终止上市的风险。目前,公司正配合法院及预重整临时管理人推进债权审查、审计评估、投资人遴选等工作,并在监督下开展日常经营,但截至公告披露日,尚未收到法院关于受理重整申请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