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化刚刚完成了一件关键动作:旗下环保科技公司增资工商登记正式落地。注册资本从约3921万元一口气增至2.5亿元,增幅超500%。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公司对环保与新材料板块的一次实质性加码。
这次增资由湖北宜化与其控股股东——湖北宜化集团共同完成。其中,上市公司以现金增资1.075亿元,持股比例保持51%不变,仍为控股方;宜化集团则增资1.03亿元,持股49%。增资完成后,环保科技公司的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主营业务涵盖石灰石膏制造、轻质建材、水泥制品等绿色建材领域,定位清晰指向资源循环利用和低碳材料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增资并非孤立动作。就在同一天,湖北宜化还公告拟向包括环保科技公司在内的五家控股子公司提供财务资助,总额度达7.5亿元。其中对环保科技公司的资助额度为1亿元,说明公司在资金调配上有明确倾斜,意在支持其后续项目建设或运营扩张。而所有被资助子公司均为与控股股东共同持股的平台,体现了“利益绑定、共担共进”的治理逻辑。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多说几句。作为长期关注化工行业的观察者,我认为这次增资背后透露出两个信号:第一,湖北宜化正在有意识地将传统重资产模式向“资源+环保+新材料”一体化转型。它手握近8亿吨磷矿储量,又有煤化工基础,现在通过环保科技公司这个抓手,把磷石膏综合利用、建材化路径走实,是在回应行业“以渣定产”的环保硬约束。
第二,这家公司虽然不在磷化工第一梯队(比如云天化、兴发集团那种量级),但它和宁德时代合作建设30万吨磷酸铁项目,2025年产能利用率已超90%,说明执行力很强。如今再强化环保科技子公司的资本结构,显然是为后续可能的新能源材料扩产铺路——毕竟,没有良好的固废处理能力,大规模磷酸铁生产根本不可持续。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当前磷酸铁行业规划产能远超实际需求,价格战隐忧浮现。但湖北宜化的优势在于成本控制:自有磷矿、自备电厂、就近消化副产物。只要运营效率不滑坡,抗压能力就不会太差。
所以在我看来,这次增资不是短期炒作题材,而是战略落地的一环。结合其前三季度营收增长41.76%、净利润稳步提升的基本面,以及15倍左右的估值水平,湖北宜化正走在一条“老树发新芽”的路上。市场给它的关注度或许还不足,但趋势已经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