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化刚刚扔出一枚“重磅炸弹”:拟发行不超过33亿元可转债,资金将全部投向磷氟资源高值化利用项目、5万吨/年磷酸二氢钾项目,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尤其是在公司当日股价下跌1.76%至13.37元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耐人寻味。
这次募资的核心项目——磷氟资源高值化利用,总投资约22.33亿元,由其全资子公司湖北宜化楚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主导建设。项目选址在湖北省宜都市化工产业园区,计划新建60万吨/年硫磺制酸、15万吨/年湿法磷酸、10万吨/年精制磷酸、5万吨/年高档阻燃剂以及20万吨/年多功能复混肥等装置。公告明确指出,该项目旨在解决现有产能中硫酸缺口和蒸汽富余的问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链延伸。随着新能源材料对精制磷酸需求激增,尤其是磷酸铁前驱体市场的快速扩张,这类高附加值产品的布局显然踩在了行业趋势的节拍上。
从公司近期基本面来看,这步棋并非盲目扩张。2025年三季报显示,湖北宜化前三季度营收达191.7亿元,同比增长41.8%;归母净利润8.12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利高达4.13亿元,同比飙升88.8%,经营性现金流更是猛增至31.17亿元,同比增长近三倍。这些数据说明,公司的主营业务正处于强劲复苏通道,氯碱和化肥板块运行稳定,新能源材料领域也在稳步推进,比如子公司已具备2万吨/年氟化铝产能,并规划发展PVDF、六氟磷酸锂等高端产品。
但说实话,看到这次大规模融资,我还是有点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我认可这个项目的战略方向——向高端磷化工转型、拉长氟硅产业链、提升资源利用率,完全符合国家鼓励的绿色化工和新材料发展方向。而且项目建设周期仅18个月,落地节奏也够快。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一个信号:北向资金在今年上半年大幅减持超1200万股,主力资金近期连续减仓,叠加净资产同比下降19.9%,说明部分机构对其资本结构和盈利质量仍存疑虑。
在我看来,湖北宜化正在经历一场关键蜕变:从传统化肥企业向“磷+氟”双轮驱动的新材料平台迈进。这次33亿可转债若顺利发行,不仅能缓解资金压力,更可能成为估值重构的催化剂。不过,未来能否兑现预期,还得看项目投产后的成本控制能力与产品溢价水平。毕竟,市场从来不缺故事,缺的是持续兑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