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客户下发调价函,对湿法3K碳纤维各牌号产品每吨价格上调10000元。受此影响,资本市场上碳纤维板块上市公司股价大涨,上周吉林化纤(000420.SZ)两连板,5月19日继续涨停,吉林碳谷(836077.BJ)自5月12日以来上涨近40%,中复神鹰(688295.SH)、光威复材(300699.SZ)等跟涨。
吉林化纤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司今年一季度已对碳纤维产品进行一次价格调整,除1K碳丝外其他品种均涨价,且幅度较大;此次因需求端变化,仅针对3K碳丝再次调价。
由于碳纤维产品型号不同,应用领域各异,业内对于涨价态度各有不同。中简科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价格属于信息披露内容,不适合告知。中复神鹰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持观望态度,暂时不会跟进;光威复材表示没有(调价),军品价格已经锁定,民品价格通常随行就市。
下游需求广阔
碳纤维被称为材料领域的“黑色黄金”,是一种比重不到钢的1/4,而抗拉强度是钢的 7-9 倍,同时还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耐高低温、耐腐蚀、疲劳等优异特性的新型材料,通常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复合后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
涨价函显示,受低空经济拉动,无人机需求,出口暴增,湿法碳纤维良好的易加工性影响,吉林化纤旗下的湿法3k碳纤维供不应求,即日起各牌号产品每吨分别上涨10000元,落款日期为5月13日。
3月18日,吉林化纤也曾发布通知称,湿法1K产品价格不变,3K、6K产品价格上涨5000元/吨,12K、25K、35K、50K碳丝产品价格上涨3000元/吨,干法T700及T800级别12K碳丝产品价格上涨3000元/吨。
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k碳纤维属于小丝束,主要用于相对高端领域,如航空航天、军工类,应用领域较窄。大丝束一般应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应用领域广。
记者了解到,碳纤维按纤维数量可以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按力学性能可以分为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高强高模型四类。小丝束碳纤维初期以1K、3K、6K为主,逐渐发展为12K和24K,大丝束碳纤维通常指48K以上的碳纤维,包括48K、60K、80K等。
目前碳纤维产业发展形成了高性能和低成本两条路径,在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材的性能提升促进了其大规模应用。在工业领域,碳纤维的成本降低促进了其大规模应用,在风电叶片等需求牵引下,近年来国内大丝束碳纤维生产企业相继攻关,迎来了大丝束碳纤维发展热潮。
如今随着国产大飞机、低空经济和无人机发展,叠加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C电子消费品等新兴领域,碳纤维应用场景也更加广阔,也受到了业内公司的关注。以国产大飞机为例,碳纤维企业纷纷积极布局国产大飞机碳纤维预浸料。
中简科技日前在接受投资调研时表示,目前商飞的预浸料等材料的国产化已持续多年,同行们也都在持续努力发力推进中,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无人机方面,我国目前有多家在竞争,其中有些相关领域的确实存在价格因市场竞争不断下降的情况。
供需矛盾突出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股价大涨,但是吉林化纤也表示,湿法3k碳纤维占公司总收入的占比较低,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目前公司主营产品为粘胶纤维,是主要收入来源。
2024年吉林化纤碳纤维业务呈现亏损状态,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长远看碳纤维行业是朝阳产业,需求端呈向上趋势,但2023年、2024年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产能释放集中,造成行业阶段性调整,导致公司2024年碳纤维出现亏损,今年以来,公司也在通过提高产销量、适度调整价格等应对。
由于是行业问题,其他企业也不能避免。中复神鹰碳纤维营收占比超过99%,近年来毛利率呈现下滑态势,2022年到2024年,公司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7.85%、30.21%和13.59%。记者了解到,公司碳纤维产品主要是小丝束,多用于民用领域。
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中复神鹰业绩下滑且净利润为负。公司在年报中表示,主要系受碳纤维行业供需失衡,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及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降影响,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及基本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中简科技和光威复材产品则有应用于军工,毛利率也相对较高,但也存在下降趋势。具体来看,2022年到2024年,中简科技碳纤维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6.06%、67.26%和64%;光威复材碳纤维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6.31%、61.85%和58.37%。
除了供需失衡问题,碳纤维企业也面临降本需求。吉林化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风电领域用碳纤维存在成本高的问题,玻纤价格虽更低,但碳纤维在使用效率、自重轻、耐腐蚀等方面有优势,替代传统玻纤是大趋势。
该工作人员表示,吉林化纤这几年持续开展降低碳纤维成本的工作,在原丝单耗和电单耗方面努力并取得一定效果。记者在和风电企业沟通中获悉,目前碳纤维价格仍较高,风电叶片目前采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混合使用方法降本,还不能做到只使用碳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