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格矿业前三季净利27.51亿,同比增长47.26%,这个数字一出,市场直接炸锅。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近三成的利润增长里,七成本源来自同一家参股公司——巨龙铜业。
翻看三季报,藏格矿业前三季度营收24.01亿元,看似增幅不大,但净利润却猛增近半,背后逻辑其实很清晰:投资收益+主业提效。其中,巨龙铜业贡献了19.50亿元的投资收益,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的70.89%。而巨龙铜业自身也确实争气,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4.21亿元,产销量双双突破14万吨,铜价维持在8.3万元/吨的高位,单吨净利同比飙升22.8%。再加上二期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产能释放节奏明确,未来几年权益产量有望翻倍,这笔“躺着收钱”的投资含金量十足。
与此同时,藏格自身的钾肥业务也在发力。氯化钾销量达78.38万吨,平均售价同比上涨26.88%,而成本反而下降了19.12%,毛利率直接拉高20多个百分点。这一降一升之间,利润空间被大幅打开。虽然碳酸锂业务因政策原因停产三个月,导致销量下滑、价格低迷,拖累了一部分表现,但好消息是,10月11日藏格锂业已经正式复产,全年产销计划也已调整到位。
我特别关注的一点是公司的财务健康度。截至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仅7.7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18.88%至13.4亿元,这种低杠杆、高现金流的模式,在资源类企业中极为罕见。它意味着公司不需要靠借钱扩张,自有资金就足以支撑麻米错、老挝钾盐等重大项目推进。而且从分红来看,今年中期分掉的15.69亿元,几乎就是从巨龙铜业拿回来的分红,相当于把“别人家赚的钱”全回馈给了股东,诚意可见。
说实话,很多人只盯着铜和锂的周期波动,但我认为藏格矿业的价值正在从“周期股”向“成长型资源平台”转变。它的底色是察尔汗盐湖120万吨氯化钾产能和全球领先的盐湖提锂技术,叠加紫金矿业入主后的资源整合能力,再通过基金布局西藏、老挝等多个世界级盐湖和铜矿项目,已经构建起清晰的“资源储备—建设—产出”链条。
站在当前节点,铜价处于高位、钾肥稳中有升、锂价虽低迷但产能即将释放,而公司核心资产还在不断扩产。我不敢说短期股价还能翻倍,但从三到五年的维度看,当这些新项目陆续投产,藏格的盈利中枢将被彻底抬升。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