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三季报爆了!单季净利32.34亿元,同比暴增近三成,远超市场预期。更关键的是,这不仅是传统重卡回暖的功劳,而是大缸径发动机、新能源、数据中心柴发等多元业务全面开花的结果——一个被低估的工业巨头正在悄然重构增长逻辑。
业绩超预期背后的多轮驱动
我观察到,潍柴动力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8.8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Q3单季利润达32.34亿元,同比+29.5%、环比+10.3%,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收入端也同步发力,Q3营收574.2亿元,同比增长16.1%。这一波反弹,表面看是重卡市场回暖带动天然气发动机销量环比翻倍,但深层逻辑在于“传统+新兴”双轮驱动战略开始兑现。
新能源动力系统前三季度收入已达19.7亿元,同比猛增84%;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销量超7700台,同比增长超30%,其中面向数据中心的产品销量突破900台,同比增速超3倍。这些数据表明,潍柴已不再只是“柴油机厂”,而是在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国际化与结构优化并进
子公司凯傲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虽然其调整后EBIT同比略有下滑,但Q3冲回3400万欧元增效费用,带动净利润同比大增61%。更重要的是,凯傲新增订单达88.82亿欧元,同比增长18.3%,其中供应链解决方案订单跃升50.5%,显示海外高端制造与物流需求依然强劲。这部分高成长性业务为未来业绩释放埋下伏笔。
同时,潍柴正加速布局高附加值场景。11月与Ceres签署SOFC(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制造许可协议,拟建设固定式发电产线,产品将用于AI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场景。考虑到海外AI算力扩张带来的电力缺口,这一布局极具前瞻性。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结构性隐忧:扣除汇兑收益后,主业利润实际同比下降;管理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大幅上升,存在一次性调节可能。但整体来看,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天然气重卡、新能源、大缸径发动机等高景气赛道已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