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刚刚交出了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三季报: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32.34亿元,同比增长29.49%。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历史同期纪录,也远超市场普遍预期。单季营收574.19亿元,同比增长16.08%,同样创下新高。而从前三季度整体来看,公司实现营收1705.71亿元,归母净利润88.78亿元,分别增长5.32%和5.67%——看似平稳,实则内劲十足。
这背后,是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的结果。传统动力系统仍是“压舱石”,但增长逻辑已经变了。今年前三季度,潍柴销售发动机53.6万台,其中天然气重卡发动机卖了7.1万台。三季度以来,天然气重卡行业复苏明显,同比增37%,而潍柴的增长幅度大幅跑赢行业。这说明什么?技术积累和客户口碑在真正起作用,不是靠低价抢市场,而是靠产品力赢得份额。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兴板块的爆发力。新能源动力系统前三季度收入同比猛增84%,达到19.7亿元。陕重汽的新能源重卡销量接近1.6万辆,同比增长约2.5倍,稳居行业前列。同时,潍柴雷沃智慧农业也在逆势中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市占率稳步提升。
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大缸径发动机在数据中心市场的突破。随着AI算力需求激增,全球对备用电源的需求快速上升。数据显示,到2028年,AI数据中心用柴油发电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3%。潍柴M系列乘势而上,前三季度销量超7700台,同比增长超30%,其中数据中心市场销量超900台,同比增长超3倍。这不再是传统的工业逻辑,而是踩准了数字经济的脉搏。
国际化布局也愈发成熟。海外业务已占公司“半壁江山”,有效平滑了国内市场的周期波动。旗下德国凯傲集团前三季度新增订单达88.8亿欧元,同比增长18.3%,尤其是供应链解决方案订单增长50.5%,显示出全球化协同的深度与韧性。
说实话,当我看到潍柴动力当前滚动市盈率仍显著低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水平时,我觉得市场可能还没完全反应它的价值。这家公司早已不是单纯的发动机厂,而是一个在传统优势基础上,不断向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拓展的综合装备巨头。
我认为,潍柴的动力不止来自发动机,更来自于它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执行力。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它能实现盈利质量与增长速度的双重提升,恰恰印证了其“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样的企业,值得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