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2025年一季度财报呈现出“国内业务强劲增长、海外拖累逐步消化”的特征,核心业务在行业分化中展现韧性,新能源战略加速落地。以下从五大维度深度解析:
一、财务表现:利润增速跑赢收入,剔除凯傲后增长超预期
1. 营收与利润双增长
一季度实现营收574.64亿元,同比微增1.92%;归母净利润27.11亿元,同比增长4.27%,利润增速显著跑赢收入增速。若剔除凯傲集团因效率计划计提的14.65亿元支出(影响净利润4.7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提升至22.42%,显示国内业务盈利能力强劲。
2. 毛利率逆势提升
毛利率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至22.2%,主要得益于:
大缸径发动机(如170系列)在高端装备市场的渗透率提升,贡献高毛利产品增量;
新能源动力总成(电池、电机、电控)自供比例提高,降低外部采购成本。
3. 现金流承压需关注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6.46亿元,同比下降388.24%,主要因应收账款同比激增34.61%至415.63亿元。这与重卡行业“以信用销售拉动需求”的行业惯例相关,需警惕后续回款风险。
二、业务结构:传统业务稳中有进,新能源爆发式增长
1. 发动机业务:量价齐升
销售发动机21.7万台,同比增长5%,其中:
重卡发动机配套量占国内市场约30%,受益于重卡行业集中度提升;
非道路用发动机(工程机械、农业装备)同比增长12%,受益于基建投资加速。
4月发布的新一代H/T-2.0高热效率发动机,较竞品节油5%,预计下半年量产贡献增量。
2. 新能源业务:战略级突破
技术壁垒:陕重汽“智汇”重卡搭载全自主三电系统(潍柴电池+法士特AMT+汉德电驱桥),动力总成效率达96.68%,电池循环寿命突破5000次,二手车残值率提升25%。
市场表现:一季度新能源重卡终端销量同比增长177%,纯电动车型占比96.6%,在煤炭运输、港口物流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
产能布局:烟台新能源产业园一期投产,形成50GWh电池产能,支撑未来3年新能源重卡销量翻番目标。
3. 海外业务:凯傲拖累逐步出清
凯傲集团因人员优化计提一次性费用14.65亿元,拖累净利润4.72亿元。但剔除减值后,凯傲经营性利润同比增长15%,工业车辆业务利润率维持10.7%高位。
海外市场整体收入占比35%,其中东南亚、中东重卡出口同比增长22%,对冲欧美需求疲软压力。
三、行业趋势:新能源重卡颠覆传统格局
1. 市场爆发式增长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重卡终端销量3.03万辆,同比增长177%,渗透率突破11.6%(2024年同期为4.3%)。政策端,国家延续新能源公交车补贴(单车8万元),叠加地方换电重卡路权优先政策,推动需求释放。
2. 技术路线分化
纯电动主导:占比96.6%,换电模式在港口、钢厂等封闭场景渗透率超30%;
氢能蓄势:潍柴与国氢科技合作的120kW燃料电池系统完成3000小时耐久性测试,计划2025年在山西、山东开展商业化运营。
3. 竞争格局重塑
三一、徐工等新势力加速入场,但潍柴凭借“动力总成+整车”垂直整合能力,在新能源重卡核心部件市场占有率超40%,技术壁垒显著。
四、战略布局:六大转型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1. 提速新能源:2025年计划推出10款新能源重卡车型,电池自供比例提升至60%,目标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突破20%。
2. 加码大缸径:170系列发动机在船舶、发电领域新增订单15亿元,毛利率超35%。
3. 深耕后市场:依托5000家服务网点,打造“发动机+智能运维”生态,后市场收入同比增长25%。
4. 数智化转型:推出“潍柴智慧动力云”平台,连接超100万台设备,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产品性能。
五、风险与挑战
1. 应收账款高企:415.63亿元应收账款中,1年以上账期占比达18%,需关注坏账风险。
2. 凯傲整合不确定性:欧洲工业车辆需求疲软,凯傲2025年净利润增速可能低于5%。
3. 技术路线博弈:若氢能重卡商业化进度超预期,可能挤压纯电动市场空间。
结论:传统业务压舱,新能源引擎启动
潍柴动力一季度业绩验证了“传统业务稳增长、新能源业务高弹性”的逻辑。短期看,凯傲减值拖累逐步出清,国内重卡复苏与新能源放量将驱动盈利改善;长期看,全栈自研的三电技术、大缸径高端市场突破、海外高端装备并购(如PSI Power)构成三重增长极。若2025年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5万辆(当前渗透率约12%),公司有望开启估值重构进程。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二季度应收账款周转率、凯傲经营性利润修复进度及氢能重卡示范项目落地情况。
----------------来自豆包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