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5月23日电(谈瑞、周子涵)初夏的热浪与消费市场的活力一道席卷而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9月到2025年4月,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2025年4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飙升38.8%,这一增速在16大类消费品中独占鳌头。
如数据所示,政策红利已经成为家电内需市场的核心驱动力。今年中央财政加码的以旧换新政策,将补贴品类由8类扩至12类,新增微波炉、净水器等品类,叠加地方配套措施后,消费者实际支付成本降幅最高达40%。
在家电内需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下,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结构的分化同样显著,传统品类如空调、冰箱等增速远低于新兴品类。行业机构数据显示,4月份,洗地机、扫地机器人线上销售额分别同比激增82%与81%,净水器、油烟机等厨电品类增速超20%。消费代际更迭催生的“新婚五大件”概念(洗烘套装、75英寸以上Mini LED电视、新风空调等)成为新刚需,带动家电均价结构性上移。
内需市场高歌猛进之时,出海航道也正破浪前行。
华西证券测算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家电整体出口金额为87亿美元,同比微降2.9%,但对美出口额骤降21%,关税扰动效应显现。暗流之下,新兴市场却扬起新的增长推力——同期东南亚、非洲、拉美地区出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1%、25%和17%。
以东南亚地区为例。热带季风裹挟来的不仅是潮湿闷热的空气,还催生了当地空调、冰箱等家电的巨大蓝海市场。国内龙头企业近年来普遍通过技术适配、本地化生产与政策协同实现差异化竞争,在泰国、越南、印尼等国建立生产基地并完善本土供应链体系,已然在当地打开了中国品牌的声量。
中国家电企业在东南亚的典型项目包括海尔泰国春武里空调工业园年产能600万套、TCL新建东南亚基地年新增冰箱产能100万-140万台等。伴随产能布局,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海尔、美的、海信、TCL等企业已在该地区形成与日韩品牌竞争的市场格局。
在“内需筑基,外销突围”的双轨驱动下,家电行业多数上市企业都取得了颇为亮眼的业绩表现。按照申万行业分类,绝大多数的家电行业上市公司都在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实现业绩可观增长。
美的集团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91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其海外营业收入1690亿元,占比逾四成,同比增长12.01%。2025年一季度,美的集团营业总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超20%。
海尔智家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60亿元,同比增长4.3%。同期其海外市场实现收入143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过半,同比增长5.43%。2025年一季度,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0%。
综合来看,兴业证券认为,2025年,国补延续催化之下,家电内需有望持续向好,资金实力强、渠道覆盖度全面、中高端产品布局完善的家电龙头有望优先受益;新兴市场崛起贡献增量,家电出口有望韧性增长,产能布局完善、具备自有品牌海外竞争力的家电龙头公司全球份额提升大有可为。
从行情表现来看,5月23日当周,新华出海消费指数连续第四周上行,周内收涨1.39%。本周,“618”大促拉动消费需求,叠加家电领域AI技术商业化获资本市场看好,部分权重股表现亮眼,石头科技周内涨超10%,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涨超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