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发布对比亚迪电子的深度研究报告,首次覆盖即给予买入评级。这份长达三十页的研报从公司治理、业务布局到新增长曲线都做了详尽剖析,目标市值看到1206亿港元,较当前市值存在55%上行空间。
研报首先指出市场对比亚迪电子的认知存在三大预期差。其一是公司治理进阶带来的盈利释放弹性。投资者长期担忧比亚迪电子与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问题,但数据显示双方关联交易规模较小且定价符合商业标准。随着比亚迪完成规模成长,其对比亚迪电子的盈利依赖降低,叠加公司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25-2027年营收增速考核目标均不低于10%,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利润释放的基础。
在主营业务层面,比亚迪电子作为全球第七大EMS厂商,其战略路径清晰可见。消费电子业务聚焦苹果供应链,24年苹果业务占比已达69%。公司在材料工艺领域构建了独特壁垒,是全球唯一能同时大规模提供金属、玻璃、陶瓷、塑胶、蓝宝石等全系结构件的供应商。汽车电子业务则深度绑定母公司智能化升级,25H1营收124.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60.5%,单车价值量超4000元且持续提升。
最值得关注的是新业务布局。在AIDC领域,公司已切入英伟达供应链,获得认证的电源产品包括Power Shelf、Busbar,并合作开发800V HVDC供电架构;液冷产品线覆盖冷板、UQD等关键组件。工业机器人方面,智能物流机器人已在集团内部大规模应用,这些新业务充分复用公司既有制造底蕴。
财务预测显示,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9亿、67.0亿、88.9亿元,同比增长15%、37%、33%。参照A股可比公司26年26倍PE估值,考虑到港股市场特性,审慎给予18倍PE,对应目标市值1206亿港元。
这份研报发布时点值得玩味。当前券商研究业务正面临公募佣金下调两成的行业环境,分析师人数却逆势增长两成。申万宏源在此时推出深度覆盖,既彰显其研究实力,也可能预示着机构对港股科技板块的重新关注。毕竟该机构非银首席罗钻辉刚表示,券商三季度净利润有望延续超50%增长,研究业务作为机构服务的重要组成,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券商整体竞争力。
风险提示部分直指消费电子需求波动和客户集中度问题,但这些风险在当前的估值体系中似乎已被充分定价。从业务结构看,比亚迪电子正从单一消费电子代工商,向新能源汽车核心供应商和AIDC新贵转型,这种业务质变或许才是估值重塑的真正驱动力。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