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现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的王胜,将升任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相关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证实,目前内部已有公示,尚待正式任命。
王胜执掌申万宏源研究所
“精兵强将”由内部一路提拔
从公开履历不难看出,王胜拥有同济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学位的王胜,自毕业后便入职申万宏源研究所,无疑是由内部一路成长的“精兵强将”。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王胜自2011年加入申万宏源研究所,登记类别为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但据申万宏源研究所披露,王胜在2009年便已入职研究所,历任建筑工程小组负责人、策略研究部、金融地产部、债券研究部、宏观研究部负责人。
本次职务变动前,王胜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申万宏源证券董事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站长,申万宏源资管董事。他已14次荣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包含建筑、策略等多领域,是业内极少数同时获得行业和总量最佳的分析师。自新财富设立最佳ESG实践研究机构奖以来,申万宏源研究三年蝉联第一名。
4月初,特朗普推出所谓“对等关税”,A股市场短期受挫。王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央汇金已逐步成为稳定 A 股市场中枢的中坚力量,中央汇金作为资本市场“国家队”类似平准基金作用的明确,是与以往不同之处,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找到常态化的稳市机制。
他指出,长期来看,A股仍有很大希望从“结构牛”演绎至“全面牛”。后续在宏观政策上,如何通过刺激内需对冲国内出口产业链的压力,如何用更好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包括降准或者降息组合拳的落地都值得期待。
申万宏源研究所管理“团队更新”
“80后”“85后”面孔频亮相
“‘Life always finds its way out’,生生不息,进化不止。”
2022年,在申万宏源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之际,王胜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其在研究所的经历,并历数自己进入研究所以来逐步成长的点点印记,表示“最令自己骄傲的就是能与申万宏源研究所同行十余载”。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末以来,“生生不息”的申万宏源研究所一方面持续“招兵买马”、扩充团队,另一方面团队内培养人才也不断得到提拔重用。
2024年9月,在申万宏源研究所工作长达23年的所长郑治国不再担任申万宏源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事长,转任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申万宏源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周海晨兼任申万宏源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事长。
此后,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一职由申万宏源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研究所董事长周海晨兼任。彼时,有业内消息认为,周海晨兼任研究所所长或是过渡。如今时隔8个月后,这一职务便由王胜接过。
申万宏源研究所称,内部提拔“精兵强将”,是申万宏源研究所结合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而做出的选择,将进一步充实申万宏源研究所领导力量,还将持续加强申万宏源研究所研究战略布局,推动服务国家战略提质增效,全面赋能研究所“投资研究+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提升品牌价值,助力研究高质量发展和协同支持公司各业务条线力度。
除研究所所长的变动外,几位“80后”和“85后”新面孔的加入或升职,引起外界高度关注。2023年12月,“80后”计算机首席分析师刘洋作为总经理助理加入班子队伍。2024年7月,迎来80后首席经济学家、副总经理赵伟。2024年12月,85后新财富轻工造纸“白金分析师”屠亦婷升任总经理助理。
对此,申万宏源研究所表示,研究所通过逐步提速和加大后备干部选拔力度,动态管理后备干部库,各层级干部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后备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也逐年下降,不仅显示出申万宏源研究所在培养年轻干部方面的成效,也为控股公司和自身持续发展储备了强大的年轻力量,夯实团队可持续发展根基。
申万宏源2024年年报中也指出,2025年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投研+政研+产研”研究体系,以专业能力与差异化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对内积极协同支持公司各业务条线发展,对外保持决策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
业绩方面,申万宏源研究所表示,目前,研究所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但其他证券投资咨询收入及内部业务协同收入占比逐年提高。Wind数据显示,2024年,申万宏源证券获得的佣金分仓收入为2.94亿元,佣金席位占比为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