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6 15:11:40 股吧网页版
新型工业化的湖南样本,从一辆无人驾驶卡车说起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作者:李杭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地点:江苏句容的露天砂石骨料矿;

  主要工具:无人驾驶矿山运输卡车;

  核心任务:矿卡有序完成装货,后返回卸货。

  这不是工业模拟游戏,而是智慧矿区的日常。工作人员坐在中控室内,眼睛盯着大屏幕,移动手里的鼠标,矿卡依次从车位驶出,精准停靠在矿堆前,与铲车配合装货,再运至卸载点。这是长沙希迪智驾研发的全矿山无人化整体解决方案。

  希迪智驾的“元矿山”全矿山无人化整体解决方案时代周报李杭/摄

  过去需要“力气和汗水”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套“智慧大脑”。这种从依赖体力到以智能化为核心驱动的转变,已成为湖南乃至全国制造业的普遍趋势。

  希迪智驾的无人驾驶纯电矿卡时代周报李杭/摄

  这就是新型工业化的具象化。“十四五”以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我国工业升级的必选项。智慧矿区、智慧港口等新模式、新业态逐步壮大,工业生产效率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焕新,新兴产业加速领跑,未来产业加力生根,逐步构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跟随工信部组织的“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走进湖南,了解这个工业大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情况。

  自2023年,湖南提出建设“4x4”现代化产业体系。从钢铁建材到大型机械,从地上的动车到天上的卫星,数字化、智能化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效果显而易见。2020年到2024年,湖南全部工业增加值从1.24万亿元提升到1.56万亿元,居全国第9位。工业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67.4%。

  按分钟完成生产的“智造”

  当粗壮的钢坯通过高温轧制,变成一捆捆直径仅几毫米的细丝,当中的瑕疵可能无法直观发现。在过去,工人只能打着手电筒近距离观察,这不仅考验个人经验,还受作业环境安全性的直接制约。

  在湖南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这一做法已被彻底改变:检测设备直接部署在生产线旁,通过与AI大模型结合,实现一边生产一边检测。工人在电脑端复核,一旦发现瑕疵,及时调整工艺,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湘钢时代周报李杭/摄

  钢材检测方式的变化,正是湖南制造业的转型缩影。

  作为工业大省,湖南几乎拥有所有工业门类,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更是湖南制造的代表。长期以来,这些优势产业支撑湖南工业发展。但随着市场需求升级、技术迭代加速,这些制造业面临着提质增效的挑战。

  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到,明确加快原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并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两化融合标准引领行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工程、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行动5项重点工程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并非短跑冲刺,而是一场考验定力与耐力的“马拉松”。

  湖南的计划是“十四五”期间支持200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企业、行业和区域数字化转型标杆,实现转型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

  直观变化是,从龙头企业到中小企业,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有色金属冶炼,“人工智能+制造”的实践已经进入车间。

  比如在长沙中联智慧产业城的土方机械园区,挖掘机生产线从备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到调试,已实现自动化生产。并且一条生产线能制造多种型号,实现柔性生产。

  中联重科时代周报李杭/摄

  这样的智能化生产线不是个例。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中联智慧产业城汇聚12个智能工厂,拥有300多条智能产线,20条行业首创黑灯产线和700多项产线专利技术。

  按分钟实现的效率更有说服力:在这里,平均每6分钟生产一台挖掘机,每7.5分钟生产一台剪叉式高空作业车,每27分钟生产一台混凝土泵车,每18分钟打造一台汽车起重机。

  这是长沙作为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的实例,也是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

  “十四五”以来,工信部支持包括长沙、株洲等在内的46个城市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过50%。

  新兴产业链群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要着眼未来发展趋势,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按照湖南"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九大产业。

  链式发展是湖南选择的方向。以卫星产业为例。2021年,湖南北斗产业园落户株洲经开区,凭借政策支持与当地制造业基础,赛德雷特和太空星际等产业链上下游公司陆续入驻,覆盖从卫星研制、数据服务到场景应用的多个环节。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与产业链协同效应下,株洲北斗产业生态快速成型,实现集群式发展。2025年上半年,株洲北斗核心产业增速高达34.37%,在全国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一。

  赛德雷特展厅时代周报李杭/摄

  再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自身的资源禀赋看,湖南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并不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通过技术补资源的方式,湖南前瞻性布局储能材料,精准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尤其是在锂电池和储能材料方面,湖南已形成涵盖“矿物材料—储能材料—电芯电池—终端应用—电池回收利用”全链条的产业体系,是国内产业链条最完备的集聚区之一。

  这自然有足够的吸引力把人才、资金、项目集聚于此。如最开始提到的希迪智驾,就是由湘籍科学家李泽湘教授领衔,依托长沙雄厚的工程机械产业基础与当地政府的支持,于2017年在长沙创立。如今,这家当地智能驾驶龙头企业正在冲刺“矿山自动驾驶第一股”。

  希迪智驾的无人挖掘机时代周报李杭/摄

  湖南已崛起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目前,当地已聚集比亚迪、广汽埃安、上汽大众、中车电动、吉利等10余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形成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同步发展的格局。

  2025年上半年,湖南汽车产量达到74.7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7.91万辆,产量排名跃升至全国第6位。

  产业链群发展模式逐步扩展至其他新兴产业。比如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目前湖南汇集企业约7万家,2024年全产业链营收达3387.5亿元。

  要持续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还需通过发展未来产业来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十四五”期间,工信部系统谋划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六大重点方向,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建设了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湖南把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和前沿材料作为主攻方向,这既是瞄准科技前沿与产业升级,也是依托于自有的产业基础。以人工智能为例,其重要承载区湖南湘江新区,截至去底已集聚产业链重点企业532家,省级AI示范项目占全省六成,走出一条“技术突破—场景赋能—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路径。

  产业融合发展

  在湖南的调研行程中,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当地产业发展的一个鲜明趋势是:产业之间边界在逐渐消融,跨领域的协同与融合成为新常态。

  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技术的跨界应用上。

  中南制造旗下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打造的AI智能验布机,将人工智能算法替代人工检测,检测精度可达到0.1mm,检出率可达到95%以上,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速度慢、劳动强度高等问题,提升检出率30%以上。

  融合更深层的表现,是业务模式与产业形态的重构。

  比如湖南明和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最开始的售卖舞台灯具,到如今业务覆盖文化创意策划、技术研发到运营的全流程服务模式。在这里,制造不是终点,而是与文化、创意、科技深度融合的起点,催生出全新的产业链,向更高价值的生产性服务业转变。

  这些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正是湖南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鲜活注脚。当不同产业打破壁垒、合力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愈发牢固。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增长更有动力。从经济总量来看,2023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GDP)跨过5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到5.32万亿元,预计今年增长5.5%左右,5年增量预计超过1.2万亿元。

  从发展质量来看,“十四五”以来,湖南的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0.2%,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14.1%和32.3%,并且累计推动90.7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17个国家级卓越级智能工厂。

  更具象的证明,则是“湖南智造”不断破圈出海。今年上半年,湖南重型机械、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出口增长31.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53.7%。出口产品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三样”等产业出口持续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是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放在12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落实层面,“十五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6G等成为新增长点。

  工信部表示,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打造新动能行动,推动产业升级向“新”布局、稳健发展。

  从湖南的实践看到,新型工业化的模样,在车间的灯光里、在工程师的操作屏上,变得越来越清晰。当传统产业不断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在集群发展中合力,未来产业逐步前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正在提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