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上,中联重科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云谷具身智能大模型和工具链,并展示了多款人形机器人。这一动作标志着这家工程机械巨头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
从技术层面看,中联重科中科云谷技术团队开发的平台针对行业数据获取难、开发门槛高、训练效率低等痛点,通过突破多模态数据处理、GPU算力调度、分布式训练等关键技术,集成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仿真评测、OTA部署四大核心模块。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建设的拥有上百工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正在大规模采集真实数据,并结合海量工业操作视频数据训练端到端具身智能模型。
在应用场景方面,中联重科的人形机器人已具备真实世界感知、理解与推理、学习与规划以及执行精细动作等能力。新一代双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平稳行走,轮式机器人则展示了物流分拣、双臂协同作业等能力。关键的是,所有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均是自主研发,包括行星关节模组、摆线关节模组、线性关节模组、关键控制器等,实现了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
中联重科中科云谷总经理曾光在论坛演讲中表示,人形机器人进工厂不是简单替换人工工作方式,而是要协同考虑重新审视制造工艺和管理体系,在先进工艺基础上做自动化,在精益基础上做数字化,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做智能化。
这一战略布局与湖南省的整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根据最新数据,湖南省总算力规模已达12000PF,其中智能算力超过4300PF,超算算力达223PF,位居全国第三。强大的算力底座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财务表现来看,中联重科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海外收入138.1亿元,同比增长14.78%,海外收入占比已达到55.6%,创历史新高。华西证券指出,公司持续完善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海外业务体系,借助端对端直销模式拓宽业务版图,依托大数据平台提升运营效能。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被列为国家战略级产业的背景下,中联重科正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系统融合。随着算力基建的持续夯实、场景创新的深度拓展、产业生态的协同共进,这家装备制造企业有望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