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6 14:24:50 股吧网页版
四年海外收入翻五倍!外资疯狂加仓!这家巨头第三增长极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K图 000157_0

K图 01157_0

  【导读】中联重科构建增长新范式

  见习记者庄佳

  工程机械行业素以强周期性著称,其兴衰与房地产、基建投资高度绑定。周期波动带来的剧烈震荡,让行业龙头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在“潮起潮落”中构建可持续的增长护城河?中联重科的转型答卷或许提供了一个标杆样本。

  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企业,曾凭借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传统业务稳居行业前列,却在2013—2016年的行业低谷期遭遇营收腰斩、首度亏损的危机。痛定思痛后,中联重科以“全球化、多元化、智能化”为战略支点,开启了一场长达十年的“去周期化”革命。

  数据显示,2024年中联重科境外收入占比突破51%,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攀升至54.2%,4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2%。2024年,高空机械、土方机械等新兴业务营收占比合计达48%,与房地产强相关的收入则降至13%。2018—2024年,中联重科研发投入合计215.44亿元,打造出多款行业明星产品,加速进入“工程智能体”时代。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不仅折射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破局周期困局,更揭示了中国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迁”的深层逻辑。

全球化突破:境外收入占比达54.2%

  在工程机械行业与地产、基建周期深度绑定的背景下,中联重科以全球化战略作为“去周期化”的核心引擎,实现了从依赖国内市场到跨国业务主导的结构性转变。

  2025年一季报显示,中联重科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21.17亿元,同比增长2.92%;归母净利润为14.10亿元,同比增长53.9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74亿元,同比增长12.40%。其中,境外收入达65.68亿元,同比增长15.17%,收入占比提升至54.2%,较2024年的51%进一步攀升,成为境外收入占比超半壁江山的企业。

  这一突破始于2020年“双循环”战略下的主动出海。面对国内市场收缩,中联重科以“航空港模式”为核心搭建全球化运营体系:总部设海外公司统筹“地面部队”,各事业部设海外部门作为“飞行部队”,并在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上也区分了国内和海外市场,形成纵横交织的海外服务矩阵。

  中联重科全球化战略的秘诀: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端对端,即取消代理商,基于航空港模式,制造端与市场端直接对接。

  而端对端的基石,是中联重科2013年开始加速搭建数字化底座,能够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经过10多年超100亿元的投入,中联重科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平台和大数据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公司一盘棋、全部业务一本账、业务流程全闭环。

  本土化方面,中联重科不只在全球布设“地面部队”找商机、做服务,还把生产基地建到当地、招聘熟悉当地市场和文化的本地员工。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联重科已在意大利、德国、印度、墨西哥等8个国家建成11个境外生产基地、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390多个二三级网点,全球境外本土化员工有4400多人,服务备件仓库210多个。到2025年一季度末,其境外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到13个,全球网点超过430个,服务备件仓库超220个,海外员工约7300人,其中当地籍本土化员工约4600人。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中联重科2025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其海外收入增长带动了毛利率改善。一季度该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0.2ppt至28.7%,主要由于公司海外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增长。根据公开业绩会交流,该公司一季度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5.17%,其中出口的增速约20%。

多元化业务矩阵成型:新兴业务占比达48%

  除全球化外,中联重科的“去周期化”还得益于多元化业务的快速崛起。公司主动降低对房地产相关业务的依赖,将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传统优势业务与高空机械、农业机械、土方机械、矿山机械等新兴业务有机结合,形成“传统业务稳基本盘、新兴业务创增量”的格局。

  2024年,中联重科的四大新兴业务营收占比合计达48%,接近半壁江山。

  光大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中联重科新兴板块动能加速释放。土方机械、矿山机械、农业机械等各自行业地位不断提升,产品型谱迅速拓展,市场布局持续完善,为公司描绘出第二增长曲线。其中,土方机械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高空机械保持热销全球,尤其是高米段臂车产品在全球已具备领先优势。农业机械加速突破,拖拉机型谱拓展至300马力段,200马力段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进入国内行业前三;海外出口连续三年保持中国农机增速第一。此外,其矿山机械高端新品混合动力百吨级宽体车等接连斩获订单,行业首台全国产100吨级电传动自卸车实现海外销售,全面挺进全球高端矿山市场。

  中联重科首席财务官CFO杜毅刚表示,数据已证明我们是非周期性企业。

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在全球化与多元化之外,智能化是中联重科穿越周期的第三重密码。公司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三位一体”技术底座为核心,推动产品从“机械装备”向“智能体”升级,瞄准未来第三增长曲线。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是智能化的基石。2018—2024年,中联重科研发投入合计215.44亿元。2024年,中联重科研发人员突破1万人,占员工总数33.74%。

  据悉,在重大项目方面,中联重科牵头承担了“百米级轻量化智能臂架设计制造技术及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尖端产品方面,中联重科研制出三大突破性产品:一是全球最大额定起重力矩23800吨米塔机,最大起重量730吨、最大起升高度400米,已在广州万龙大桥建设中投入使用,推动了桥梁等国家重点工程超大型模块化施工;二是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是全球唯一满足陆地最高190米风机安装的全地面起重机,解决了风电工程吊装的难题;三是载重120吨电传动自卸车,打破动力系统、轮边传动系统及电驱系统等关键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增强了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在智能装备领域,其产品已实现无人驾驶、远程操控、自主学习,机群智能化技术突破设备间通讯壁垒,智慧工地实现全流程建造的自主、无人化施工。

  机器人研发是智能化的关键落子。公司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落地工业机器人;第二步推出农业、消防特种机器人;第三步布局康养机器人。2024年,中联重科已经推出了两款产品,包括一款轮式人形机器人、一款双足人形机器人样机。2025年,中联重科计划推出多款人形机器人,并建立机器人训练场、sim-to-real仿真平台等。通过“设备数据-算法训练-场景应用”的闭环,中联重科正构建“单机智能+机群协作”的具身智能生态。

  2024年中联重科已推出1款轮式人形机器人与1款双足人形机器人样机,能做到端茶、送水、叠衣服和基本的对话沟通;2025年,推出3款轮式人形机器人,还会建立一个50个机器人的训练场;中联重科的智能产线上,已应用中联自己研发的大量工业机器人。在产线机器人的工作中,中联重科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足以形成模型,然后经过后台的不断训练,将应用场景和数据相结合,最终形成现在人形机器人的智慧。

  凭借全球化、多元化、智能化的三轮驱动,中联重科成功改写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属性。2024年,公司毛利率达28.17%,创近4年新高,资产负债率降至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3.9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增长140.96%,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质量与现金流韧性。

  正如中联重科董事长、CEO的詹纯新所言:“市场是不确定的,但是中联重科是确定的,公司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在境外市场,需突破高端客户壁垒,从“卖产品”转向“建生态、立标准”;在智能化领域,需加速技术转化与场景落地,应对全球科技竞争。

  当中国制造从“规模红利”迈向“质量红利”,这家老牌龙头能否从“中国智造”走向“全球标准制定者”,值得持续关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