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天健集团官方辟谣,仍有多重逻辑支撑“新凯来借壳传闻存在潜在可能性”,核心理由如下:
1. 官方辟谣≠完全无后续,历史有“辟谣后落地重组”先例
资本市场中,企业初期辟谣常是基于“未达成明确协议”的合规性回应,而非彻底否定战略意图。例如2025年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时,官方先声明“无重大资产重组计划”“不改变主业”,最终却通过“控制权变更+产业链协同”实现类借壳效果。天健集团的当前辟谣,可能是因借壳谈判仍处保密阶段,过早披露会触发股价异常波动、监管问询等风险,符合上市公司重大事项未落地前的常规信息披露逻辑。
2. 政策东风支持跨界借壳,新凯来与天健集团适配性极高
2025年证监会“并购六条”“重组六条”明确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跨界并购实现上市,半导体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是政策重点扶持方向 。新凯来作为半导体设备硬科技企业,若面临IPO审核周期长(18-24个月)、盈利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借壳天健集团可大幅缩短上市时间(6-12个月),快速获得融资平台 。而天健集团作为国资背景企业,主业聚焦传统基建,正需通过注入高科技资产实现转型升级,契合“国有资本向战略新兴产业集中”的政策导向,双方跨界重组具备充足政策合理性。
3. 天健集团的“壳属性”与新凯来的上市需求高度匹配
从壳资源价值来看,天健集团业务结构清晰、无重大债务纠纷或违规记录,属于“干净壳”,且国资背景能降低重组过程中的审核阻力,符合借壳对壳公司的核心要求 。对新凯来而言,若选择独立IPO,需满足严格的盈利或营收+现金流指标,而借壳可通过资产置换优化财务报表,规避IPO对历史沿革、财务稳定性的严苛审查 。同时,天健集团现有上市平台能为新凯来快速打开融资通道,支撑其半导体设备产能扩张,应对行业竞争窗口期,比独立IPO更具效率优势。
4. 监管审核简化降低操作难度,协同逻辑可破解跨界质疑
新规建立的“2+5+5”快速审核机制,为优质科技企业借壳提供了流程便利 。尽管主板借壳曾严控跨界,但当前科创板允许“构建产业链协同标签”实现跨界重组,天健集团可通过“基建场景半导体应用”“国资资源支持技术落地”等逻辑,论证与新凯来的协同效应,破解监管对“伪跨界”的担忧 。此外,新凯来的半导体设备业务与天健集团涉及的城市基建、数据中心建设等场景存在潜在技术适配性,为重组后的协同整合提供了合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