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暴跌八成,中兴通讯“冰火两重天”
中兴通讯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7.84%,单季仅录得2.6亿元,扣非后更是直接亏损2.25亿元。这一数据瞬间引爆市场情绪,股价次日大跌6.46%至46.20元,市值回落至2210亿元。然而,就在同份财报中,另一组数据却极为亮眼:前三季度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达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算力业务营收同比大增180%,占整体收入比重已达四分之一。这家成立40年的通信巨头,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传统业务的“失速”,一边是新兴算力的“狂飙”。
业绩下滑的主因,来自其赖以生存的运营商网络业务承压。受国内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全面下调影响(中国移动、电信、联通2025年指引分别下降7.8%、10.6%、10.38%),中兴该板块收入占比已从过去超50%降至49%,且毛利率高达52.94%的高利润业务增长乏力。与此同时,公司大力押注的政企业务和算力板块虽营收猛增——政企业务同比增长130%,服务器及存储增长250%——但其毛利率仅8.27%,远低于传统业务,导致整体毛利率从上半年的32.45%进一步下滑至第三季度的25.85%。
战略换挡,阵痛不可避免
我始终认为,中兴这轮利润下滑,并非经营失控,而是一场主动的战略调整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自2018年经历美国制裁后,中兴便制定了长达八年的战略周期,明确提出从“全连接”向“连接+算力”升级。如今在女掌门方榕接任后,这一转型明显加速。她上任后多次强调AI驱动的产业革命机遇,并推动公司加大国际化布局,试图摆脱对国内市场的过度依赖(目前国内营收占比超七成)。
更值得重视的是中兴在算力领域的实质性进展。其自研DPU芯片、大容量交换芯片已实现国产化互联,智算服务器进入阿里、腾讯、字节等头部互联网企业核心场景,并在移动、联通等运营商AI服务器招标中斩获大单(如中国移动中标8.85亿元)。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1037.3 EFLOPS,市场规模逼近260亿美元,增幅远超通用算力。中兴此刻加码,正是踩在了风口之上。
转型之路,考验长期定力
说实话,我对中兴短期的盈利压力并不悲观。华泰证券指出,当前低毛利是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深化客户合作所做的主动选择。而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178.1亿元,占营收比约18%,重点投向“芯片+整机+AI”,说明公司在夯实技术底座。未来通过提升自研比例、拓展训推一体机等高附加值解决方案,毛利率修复是可期的。
但挑战也清晰可见:现金流紧张(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减少77.92%)、海外拓展尚需突破、以及如何平衡新旧业务的盈利能力。站在“超越期”的起点,中兴需要的不只是技术突破,更是战略定力与执行韧性的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