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今日股价收于50.20元,跌幅6.47%,成交额达194.15亿元,成交量3.67亿股。尽管盘面呈现调整态势,主力资金连续多日净流出,但公司基本面与技术布局的实质性进展仍值得关注。当前股价处于44.66元支撑位与55.85元压力位之间,MACD出现金叉信号,显示短期存在反弹可能,而平均成本46.50元表明现有持仓具备一定盈利空间。
中兴微电子自研处理器芯片已实现对互联网公司核心需求的覆盖,并在大规模数据处理、视频编解码、云游戏等企业级场景中显著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这一能力的背后,是其“定海”系列芯片累计商用超130款的事实支撑。该系列芯片广泛应用于RDMA标卡、智能网卡及DPU加速卡,形成从底层硬件到上层系统的全栈式算力加速方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兴通讯联合上海仪电、曦智科技、壁仞科技发布的光互连GPU超节点LightSphere X,获得SAIL奖,标志着其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工程化落地能力得到权威认可。
该超节点采用分布式光交换技术,基于硅光芯片实现全光互连,结合壁仞科技的通用GPU液冷模组与中兴高性能AI服务器,构建出高带宽、低延迟、可扩展的智算集群新范式。这一架构突破传统电互连瓶颈,为十万亿参数级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提供了底层网络支撑。与此同时,中兴在空芯光纤领域也取得多项世界纪录,包括单波1Tb/s信号传输超万公里、现网验证1.2Tb/s速率,进一步强化其在光通信底层技术的领先位置。
从业务结构看,2025年上半年政企业务收入达192.54亿元,同比增长109.93%,成为增长最快板块,背后正是算力基础设施需求的快速释放。运营商网络仍占营收近半,消费者业务则通过努比亚Z60 Ultra和红魔9 Pro搭载垂直AI大模型,在终端侧探索差异化路径。然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77%,部分源于政企业务毛利率下滑至8.27%,反映新业务扩张带来的盈利压力。
北向资金近期增持1214万股,多只沪深300ETF持续加仓,说明长期资金对公司技术路线的认可。国产替代逻辑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持续强化,中兴凭借芯片、服务器、软件工具链的全栈自主能力,已在AI算力基建领域建立差异化壁垒。尽管短期面临主力资金流出与技术调整压力,但在AI与5G-A商用推进的长期趋势下,其作为“中国AI50”成分股的核心地位未变。
未来走势关键在于能否守住44.66元支撑区间,并在政策与产业需求共振下实现放量突破55.85元压力位。技术迭代速度与市场竞争强度仍是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尤其在服务器硬件领域面临价格战风险。内情不得而知的是,后续订单落地节奏与毛利改善情况,或将决定其能否真正兑现成长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