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15亿定增落定,中金岭南“资源+科技”冲击千亿市值!
深交所一纸受理通知书背后,一家有色金属巨头正在国资加持和技术突围的双轮驱动下,开启一场关乎未来的战略转型。
8月29日,中金岭南发布公告称,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
此次定增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5亿元,由控股股东广晟控股集团全额认购。
这看似普通的融资动作,背后却隐藏着中金岭南作为有色金属行业巨头的重要战略布局:在巩固铅锌铜等传统金属优势的同时,加速向三稀金属综合回收与高附加值材料领域战略转型。
01 国资背书:广晟集团全额认购15亿定增
本次定增方案显示,中金岭南拟以每股3.74元向控股股东广晟控股集团发行不超过4.01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广晟控股集团作为广东国资代表,全额认购并锁定36个月,传递出对中金岭南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这种“国资定增”模式不仅为公司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更彰显了其在广东省有色金属战略布局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本次定增,中金岭南预计年节省财务费用超6000万元,直接增厚净利润,同时可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为后续发展提供更稳健的财务基础。
02 资源版图:掌控千万吨级金属资源
中金岭南的资源战略是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公司近年来通过国内挖潜与海外拓展并举,构建起“双循环”资源储备体系。
目前,公司已构建起立足国内、拓展海外的多金属矿产资源版图,掌控已探明的铅、锌、铜等有色金属资源金属量超千万吨。
在国内,中金岭南拥有凡口铅锌矿、盘龙铅锌矿等多个矿产。
其中,广西中金岭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铅锌金属储量327万吨,通过三期扩产改造实现日处理能力从800吨提升至3000吨。
2025年6000吨/日采选项目投产后,盘龙矿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铅锌生产矿山之一。
在海外,公司布局了澳大利亚布罗肯山铅锌矿、多米尼加迈蒙锌铜矿等多个矿山,形成了国内外协同发展的资源布局。
03 技术突围:527项专利构建核心壁垒
面对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中金岭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公司紧紧围绕资源综合利用、“三稀”金属综合回收及高纯化、新材料开发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技术攻关。
2025年一季度,中金岭南就获得授权专利14项,参与制定技术标准7项,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4项。
中金岭南的技术突围正在改写行业格局。
以丹霞冶炼厂为例,其被誉为“五个第一”:国内第一家大规模成功应用锌氧压浸出工艺的环保型锌冶炼企业。
韶关冶炼厂则采用“国内首创+自主研发”的真空熔炼、无氯气锗蒸馏、真空提纯等专有技术。
回收生产原料中带入的镓、锗、铟等三稀金属,并进一步提纯为半导体材料中的重要原料高纯战略金属。
控股子公司中金铜业掌握的两段短流程炼铜工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铜冶炼传统“三段工序”格局。
相比传统工艺能耗降低20%,吨铜碳排放减少150kg。
04 战略转型:“一体两翼”打造全产业链
中金岭南正加速向三稀金属综合回收与高附加值材料领域战略转型。
公司锚定“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打造世界一流的多金属全产业链资源公司。
其中,“一体”就是以矿产资源为主体;“两翼”,一是以三稀金属回收为重点的绿色冶炼,另一个是新材料精深加工。
董事长喻鸿表示,中金岭南将推动三稀金属业务融入公司全产业链价值提升战略中。横向拓展回收品类,从传统铅锌铜伴生的镓、锗、金、银,延伸至铂、钯、铟、碲等稀缺品种。纵向延伸产品价值,围绕半导体、新能源等下游需求,开发高端新材料产品。
2025年一季度,中金岭南所属中金科技研发的0.2mm以下超薄热双金属材料达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还招收毕业生117名,其中博士11名、硕士34名,为技术创新储备人才。
05 绿色智造:资源循环与低碳发展
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中金岭南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按照 “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 的原则,推动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我们做好了三稀金属的回收,才能更#炒股日记# #强势机会# #周度策略# #收盘点评# #周末杂谈#




好地将资源利用起来。”喻鸿解释称。
三稀金属的回收与环保之间是相辅相成,而非对立关系。
公司每年都会实施一批环保技术改造项目,不断提升企业绿色化和环保水平。
如韶关冶炼厂研发“浸没溜槽余热回收装置”,通过余热锅炉,可有效回收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余热。
在智能化方面,公司在凡口铅锌矿投入建设智能矿山,已实现井下无人驾驶、远程操控等应用。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逆势增长58.90%,重点攻坚资源综合利用、“三稀”金属回收等“卡脖子”技术。
凡口铅锌矿资源整合Ⅰ期30万吨/年扩建项目已取得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批复。
韶关冶炼厂稀散金属综合回收与高纯制备项目成功产出粗四氯化锗。
面向“十五五”,中金岭南将稳步提升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三稀金属从原料级向材料级跃升,将每吨资源创造出更高价值。
有色金属行业从来都是周期与成长交织的领域,中金岭南正用“资源+科技”的双轮驱动,书写从跟跑者迈向领跑者的转型故事。
在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精矿供应紧张、冶炼加工费持续承压的挑战下,国内铜铅锌龙头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000060.SZ)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据中金岭南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0.89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3.12%。
实体业务扛鼎,资源掌控筑牢根基
中金岭南上半年实体业务表现亮眼,成为业绩增长的“压舱石”。这背后,是其全面落实“攀高计划2.0”降本增效专项行动的成果,从增量增效、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创新增效、协同增效、安全降本六个维度制定了20余项重点举措,全力以赴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的资源整合取得显著突破。韶关万侯多金属矿探转采工作加速推进,资源接续能力不断增强。中金岭南拥有亚洲大型铅锌银矿山凡口铅锌矿及广西、澳大利亚、多米尼加多座在产矿山,是国家铜铅锌战略资源重要保障力量;作为广东省有色金属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头部矿冶集团,中金岭南深耕广东省内关键资源,成功摘牌“广东省新兴县天堂铅锌铜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等多个优质矿权,并通过自有矿权“增储上产”,持续推动广东省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升。
科技创新驱动,数智转型塑造新质生产力
在成本管控之外,中金岭南以科技创新为穿越周期的重要路径。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中金岭南将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难题,将科技创新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通过深化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中金岭南在资源综合回收、新材料研发及智能矿山建设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为产业链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公司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研发平台13家,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9项,在研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7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3项;拥有专利总数达527项,其中发明专利198项,累计参编标准30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97项。改革纵深推进,资本运作优化布局,2025年上半年,中金岭南拟通过定向增发及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两大资本运作举措,优化财务结构并强化主业竞争力。3月4日,中金岭南发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告。公司拟向控股股东广晟控股集团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15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目前中金岭南定向增发的申请已获得深交所受理,该事项尚需深交所审核通过,并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此次再融资的实施将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此外,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中金铜业30.8409%股权及中金荣晟26.6667%股权,收购后对中金铜业的穿透持股比例提升至86.7044%,进一步加强对核心铜冶炼业务的控制权,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也将为下半年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前瞻布局新材料高地,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新引擎
中金岭南正以科技创新为矛,全力开辟新材料产业新赛道,公司子公司中金科技在高端材料领域持续突破,已显现可观经济效益,成为利润贡献的新兴增长点。这标志着公司正加速从传统金属供应商向高附加值材料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跃迁。
新材料产业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这不仅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的关键落子,更是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随着新材料板块的规模化发展与市场化潜力迎来加速释放,其广阔应用场景与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将为公司打开可观未来增长空间。
中金岭南2025年上半年的稳健表现,充分展现了其在资源端掌控、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上的战略定力。未来,中金岭南有望进一步释放全产业链协同效能,从传统金属供应商向高附加值材料解决方案商加速转型,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增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