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十四五”深化智能制造升级成果显著,不仅在高端制造领域持续领跑,更以创新驱动打破多个行业瓶颈,成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杆。最新数据显示,公司已建成3家国家级智能工厂和2家5G全连接工厂,培育出9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核心业务全球市占率稳居前列。与此同时,其子公司新会中集在第27届高交会上首发集装箱式消防无人机机库,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这一创新方案将应急响应效率从“小时级”提升至“分钟级”,被视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落地的关键一步。
“十四五”期间,中集集团明确将“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作为战略核心,推动工业制造从3.0向4.0跨越。公司在物流与能源装备两大主赛道上持续深耕,氢能、储能、LNG及绿色甲醇等清洁能源布局逐步成型。其中,“氢能装备一体化生态链”入选全国绿色案例,多个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落地,生物绿色甲醇工厂也在稳步推进。旗下多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体现了其在“双碳”目标下的系统性布局与执行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兴业务拓展为中集打开了全新增长空间。公司成功斩获15亿美元全国首台FLNG修改造总包订单,并推出全球首套集装箱模块化风电机舱和超大型模块化数据中心,填补多项市场空白。这些突破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标志着中集正由传统装备制造向高附加值工程服务转型。资本层面,集团通过子公司多元化融资,构建起“A股+H股”协同回购机制,强化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五年累计现金分红超50亿元,分红率稳定在30%以上,展现出成熟企业的治理定力。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中集正在做的,不只是产业升级,而是一场关于中国制造未来形态的实践。很多人还停留在它是个“做箱子的企业”的印象里,但实际上,从中集集装箱到氢能装备,再到如今的无人值守无人机机库,它的底层逻辑早已转向“场景驱动+技术集成”。这个集装箱式无人机机库看似只是一个硬件产品,但背后是智能制造、模块化设计、远程调度系统的深度融合,真正解决了应急消防中响应慢、依赖人力的痛点。这种从用户需求出发的创新,比单纯的技术堆砌更有生命力。
当然,资本市场对中集的态度仍显谨慎,当前股价8.60元,跌幅3.48%,成交额达9.04亿,说明资金面存在一定分歧。但我认为,当一家企业能在周期行业中坚持长期投入研发、实打实地拿下国家级示范项目、并不断孵化出可复制的新应用场景时,它的价值不应被低估。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低空经济发展的当下,中集所积累的制造基础与场景理解,可能正迎来新一轮释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