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又出手了。11月18日当天,公司在港交所回购124.05万股,耗资975.96万港元,回购价格介于每股7.790港元至7.920港元之间。这并不是孤立动作——自10月31日以来,中集集团已连续13个交易日实施回购,累计回购股份数达1329.35万股,合计动用资金约9586.59万港元。而拉长时间看,今年以来公司已进行66次回购,总回购金额高达6.72亿港元,涉及股份数量达8667.90万股。
这一连串操作背后释放的信号相当明确:管理层对当前股价的认可度较高,且有意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来稳定市场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连续13日的回购期间,中集集团股价并未走弱,反而实现了6.10%的累计涨幅,说明市场对于公司的积极行为也给予了正向反馈。尽管18日当日股价微跌2.61%,收于7.830港元,但整体趋势仍显韧性。
从数据明细来看,近期的回购节奏明显加快。仅在11月13日一天就回购了280.54万股,为近阶段单日最高;而进入11月中旬后,每日回购规模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持续介入态势。这种“小步快跑”式的回购策略,既避免了对市场的短期冲击,又能持续传递信心,显示出公司在资本运作上的成熟与克制。
我怎么看这件事?
说实话,看到中集集团这么频繁地回购,我是有点意外的。毕竟在当前港股整体流动性偏弱、不少企业选择沉默观望的背景下,能连续13天坚持回购,并且全年累计投入近7亿港元,这份决心和底气并不多见。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财务行为,更是一种战略姿态。一方面,济安研究院此前指出,中集集团当前股价约为其合理估值的七成左右,存在明显低估;另一方面,作为物流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在全球集装箱、能源储运等核心业务上仍有较强竞争力。尤其是在物流复苏和高端制造升级的大背景下,基本面并不差。
当然,也要看到部分关联公司如中集环科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双降,带来一定压力。但这更多反映的是细分板块周期波动,不应完全映射到母公司层面。中集集团此次持续大手笔回购,或许正是为了划清边界、重塑价值锚点。
说到底,当一家公司愿意用自己的钱去买自己的股票,尤其是像这样持续、有节奏地买,那至少说明管理层不认为现在是该恐慌的时候。我倾向于把这看作一个积极信号——不是短期炒作的理由,而是长期价值投资者可以多看一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