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6日讯(编辑李响)昨晚,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安集团)发布了其2024年年报数据,整体表现较为堪忧。数据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202.3亿元,同比下降34.1%,归母净利润骤降77.2%至1.7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近乎“归零”,下降95.6%至2967万元,此外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6.62亿元,同比下降72.1%。
财联社注意到,这份业绩也创下公司近10年最猛烈的“断崖式下滑”,公司旗下股票中国宝安(000009)也逼至近年来低点,较2021年8月高点下跌超七成。目前公司在2024年董事局换届后,明确着手“剥离地产、聚焦新能源”的战略方向,叠加深圳国资千亿级产业基金支持,公司有望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中实现估值重构,不过仍需关注地产债务传导压力以及能源电池替代风险对公司转型所带来的“剧痛”。
公开资料显示,宝安集团是一家多产业复合型集团企业,旗下拥有中国宝安(000009.SZ)、马应龙(600993.SH)、贝特瑞(835185.BJ)等多家上市公司。目前公司暂无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国资旗下的深圳市承兴投资有限公司,不过持股比例仅17.55%,公司股权分配较为分散,包括韶关市高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民企参股投资。
在公司主营业务方面,主要涉及高新技术、生物医药和房地产三大板块。其中在高新技术业务和生物医药业务方面,公司具备如贝特瑞和马应龙等知名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不过业务营收并不稳定。2024年高新技术子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是公司经营现金流大幅下滑超72%的主要原因。在房地产业务方面,随着各地主要销售项目进入尾声,叠加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市场预期偏弱不利因素影响,近年来该业务收入同样呈下降态势。
据公司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房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27亿元,同比下降15.12%;实现利润总额-1.43亿元,同比减亏29.12%。公司表示,房地产板块严重拖累盈利质量,2024年计提减值准备超5亿元,且存在隐性债务风险,公司预计2025年将彻底剥离地产业务,但当前存货去化周期仍长达3.2年。
新世纪评级在此前评级报告中表示,公司房地产业务聚焦在深圳区域,其他区域项目以去化为主,不过去化进度缓慢,资金大量沉淀在地产业务中,短期变现能力偏弱,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从最新年报数据来看,公司账面存货高达112.4亿元,应收账款49.99亿元均处于历史高位,两者的周转天数分别高达266.94天和88.35天。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升至59.62%,受营利双降影响,公司EBIT保障倍数再次下滑到3.75倍,库存现金减少也让短期指标现金比率转弱至0.52。从公司融资结构来看,主要依赖银行借款为主,债券融资目前仅存续一只,规模7.5亿元,将于今年8月到期。
财联社注意到,近期公司第二大股东韶关市高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续质押公司股票,而其第三大股东深圳市富安控股有限公司即便股价处于低点,但仍在减持,持股比例由5.18%下降至4.18%。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董事局换届后,宝安集团已明确“剥离地产、聚焦新能源”的战略方向,叠加深圳国资千亿级产业基金支持,公司有望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中实现估值重构,不过仍需关注地产债务传导压力以及能源电池替代风险对公司转型所带来的“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