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董事长黄力平今日在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上明确表示,未来工作将从三大方向推进:坚持战略聚焦、规范运作与科技赋能。与此同时,他透露,大股东深铁集团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万科有序化解风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这一表态释放出管理层稳定经营、重塑治理结构的强烈信号,在当前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的背景下尤为关键。
具体来看,万科将在业务层面继续稳固住宅开发基本盘,同时优化整体布局,推动结构调整。在管理机制上,公司将强化“治理规范、内控有效、阳光透明”的体系,通过压缩管理层级、整合事业部资源等方式提升运营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赋能”被正式列为战略支点之一,意味着万科正试图借助数字化、智慧物业等技术手段增强产品服务能力和管理效能——这与行业整体向精细化运营转型的趋势高度契合。
从外部环境看,商业地产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深刻变革。办公楼空置率上升、租金承压,使得单纯依靠开发销售的模式难以为继。而像万科深圳iN城市广场这样的存量改造项目,凭借内容创新和高效运营实现高出租率,已展现出新的增长逻辑。与此同时,在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中,万科也在探索地下空间与生活场景的融合,切入城市更新和韧性建设的新赛道。
看到这些动作,我其实挺感慨的。过去几年,万科面临流动性压力与市场信心下滑的双重挑战,如今管理层不再回避问题,而是明确提出“强化管控”与“保持活力”并重,说明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活下去的关键不是等待政策救市,而是练好内功。特别是在科技赋能方面,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爆发式成果,但结合AI、智慧社区等行业趋势,这种提前布局可能是未来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更让我感到积极的一点是,深铁作为大股东再次公开表态支持,且强调“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这意味着对万科的救助不会走向行政干预的老路,而是尊重企业自主性。这对于维护资本市场信心至关重要。
当然,转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组织优化可能伴随阵痛,科技投入也需要时间回报。但我认为,当整个行业都在收缩战线时,万科选择在这个节点强调治理重构与长期能力构建,反而是一种清醒的战略定力。未来的赢家,一定属于那些能在低谷期完成自我升级的企业。从这个角度看,万科正在走一条艰难但正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