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权力中枢,再度进行调整。
在深圳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万科集团董事长辛杰近一个月未公开露面后,10月13日早间,万科企业(02202.HK)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10月12日收到董事长辛杰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辛杰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鉴于上述情况,万科董事会同意选举黄力平为公司第二十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从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二十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止。
黄力平亦是深铁系的一员——2014年至2018年,任深铁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2018年至2021年,任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2021年2月至今,任深铁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这场突发人事波动,牵动的不仅是万科管理层的稳定,更是这家老牌房企与其最大股东深铁之间的深度联结。
据时代财经统计,自2025年1月27日辛杰出任万科董事长以来,深铁已向万科“输血”9次,累计注资259.41亿元,用于偿还债务与维系资金流动。如此密集的资金支持,显示出深铁在“托底万科”中的关键作用,也折射出万科当下的资金依赖程度与转型压力。
如今,万科与深铁之间的上一任纽带人物辞职离场,尽管新任董事长继续由深铁系高管出任,市场仍不免担忧:这场由国资深度介入、以“输血”稳局的战略能否延续?
辛杰“救火”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在万科陷入现金流紧张与债务集中到期的关键阶段,深铁与辛杰频频出手“救火”。
2023年11月,面对债券价格波动,万科召开会议与境内外金融机构沟通,深圳市国资委、深铁等相关人士均出席“撑场面”。会上,辛杰表态称“深圳地铁将坚定与万科站在一起”,并透露已准备好“丰富的工具箱”给予支持,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有序释放以支持万科。
此后,辛杰多次在公开场合重申支持立场。在2024年4月30日召开的万科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他再次强调,作为万科的长期股东,深铁的态度和立场一直没有变,会一如既往支持万科的良性发展,不会因市场波动而动摇。
深铁的支持并未停留在口头层面。今年以来,深铁不仅真金白银“输血”帮助万科缓解流动性危机,更派驻高管进驻万科管理层。
今年1月27日,万科连发五则公告,涉及业绩预告、高管变更、项目转让等关键事项。最引人注目的是人事调整——万科宣布选举辛杰为公司第二十届董事会主席,正式接替郁亮出任董事长;同时聘任李锋、华翠、李刚为执行副总裁,田钧为董事会秘书。
新任高管团队多具深圳国资背景,几乎全部来自天健集团、深业集团、深铁集团等体系,标志着深铁全面接手万科的管理与经营。
在宣布人事调整的同时,万科还发布业绩预亏公告并坦言,“集团流动性遇到阶段性困难”。深铁迅速启动援助,连续出手,通过股权增持、并购合作、提供股东借款等多重方式,为万科提供流动性支持。
根据万科公告,截至9月16日,深铁已累计注资259.41亿元,成为其最大也是最稳定的外部资金来源。就在辛杰被指失联的前两天,深铁还向万科提供20.64亿元股东借款,用于偿还万科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金与利息。
在辛杰主导的重整过程中,万科的治理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深铁系团队深度介入万科的投资、资金、战略等核心环节,短期内提升了决策效率与资源协调力。一旦关键人物缺位或变更,决策传导链条便可能受阻,外部信心亦随之动摇。
辛杰辞职后,万科官宣黄力平接任董事长一职。万科称,辛杰的辞职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的正常运作和公司的日常经营。
有业内人士认为,万科新任董事长由原董事会成员担任,熟悉公司情况,有利于工作的延续和稳定。个别管理者的调整不会影响企业改革化险的进程。
而在2022年12月举行的万科临时股东大会上,黄力平也曾表态称,深圳地铁支持一切有利于万科健康发展的举措。
深铁万科面临新考验
辛杰这位曾被视为万科“救火队长”的董事长意外辞任,让万科与深铁面临新的考验。
公开资料显示,辛杰1966年出生,1988年获沈阳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在深圳长城物业、深圳长盛实业、圣廷苑酒店、天健集团等多家国企及民企担任管理职务。
曾经是华强北地标的圣廷苑酒店,作为深圳首家五星级绿色商务酒店,于2001年开业,不仅以“融豪华气派与幽静自然于一体”的定位成为海内外客商首选,还曾斩获“中国酒店金枕头奖”“全国十大会议酒店”等荣誉。
2009年,辛杰的职业道路进入新的阶段,从民企进入国企,历任天健集团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党委书记。
在天健集团任职期间,辛杰主导推进了深圳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拆迁工作。他曾表示,天健在罗湖棚改的角色定位不是开发商,不主导开发,不赚取任何开发利润,而是为政府提供棚改全过程服务,是服务商,体现国企承担社会责任的公益性。
2017年9月,辛杰出任深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当时,在前任董事长林茂德的带领下,深铁入主万科,终结了持续两年的“万宝之争”。
深铁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后,双方曾经历一段“蜜月期”。
自2017年起,深铁利润持续高速增长——2017-2020年,深铁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7.85亿元、73.87亿元、118.12亿元、112.72亿元,2019年和2020年连续突破百亿,成为地铁行业的盈利标杆。
2021年,深铁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9.97亿元,同比下降73.41%。同期,万科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24亿元,同比下降45.75%,系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速下滑。
2024年,万科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94.78亿元,深铁合并报表范围内发生亏损334.61亿元,基本抵消此前多年的累计盈利。深铁称,2024年发生亏损,主要系公司对万科的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并计提投资减值损失所致。
随着万科进入“多事之秋”,深铁开始介入万科经营管理。辛杰挑起万科董事长重任,多次公开强调深铁对万科的坚定支持,并推动管理团队与核心业务部门的深度整合。
辛杰的介入在短期内缓解了管理和资金压力,但万科的经营仍承受业绩和现金流的双重考验,深铁亦遭遇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冲击。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万科实现营收1053.2亿元,同比下降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19.5亿元。同期,深铁实现营收72.84亿元,同比下降21.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33.61亿元。
截至今年6月末,万科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1553.7亿元,持有货币资金740.02亿元,截至8月末已完成243.9亿元公开债务偿还,2027年前无境外公开债到期。
万科短期基本面虽暂无系统性风险,但管理层稳定性与未来融资预期,仍是影响投资者信心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