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4月以来,包括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安徽新安银行等近30家银行密集下调定存利率。其中,中小银行中长期限存款利率降幅在5个基点至170个基点不等,3年期定存已经普遍跌破2%,进入“1时代”。对此,业内专家表示,银行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控制负债成本,以应对净息差收窄压力,未来仍有下调可能。为此,储户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降低对存款收益的预期,同时根据自身投资经验和投资能力等对资产进行多元化配置,以分散风险稳定收益。
近30家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
近期,多家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成重点调整对象,部分银行甚至已降至2%以下。
“我行刚刚调整了存款利率,目前各个期限产品利率都降到了1字开头。”北京一家平安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调整后,该行1年期、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6%、1.7%、1.65%,其中,3年期定存产品利率下调幅度达到40基点,5年期定存产品处于停售状态。
光大银行北京地区一理财经理介绍,该行也在近期下调了特色存款产品利率。其中,5万元起存、期限3年的定存产品利率由2.14%降至2.05%。该理财经理同时表示,目前该行利率在“2字头”的大额存单产品颇受客户欢迎,额度相对紧俏。
除上述股份制银行外,曾经是存款利率“高地”的民营银行、村镇银行也正主动放弃“高息揽储”策略。4月15日,上海华瑞银行公告,自2025年4月16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是此次调整的重点,其他期限利率保持不变。其中,3年期存款利率从2.7%下降至2.6%,5年期存款利率从2.65%下调至2.55%。4月14日,重庆富民银行公告,自2025年4月17日起调整储蓄及单位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3年期存款利率从2.6%下调至2.5%,5年期存款利率从2.5%下调至2.4%,其他期限利率保持不变。
村镇银行方面,4月2日,内黄兴福村镇银行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2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5年期存款利率从2%降至1.7%。3月31日,兴宁珠江村镇银行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1日起,调整整存整取存款的利率,调整后,5年期定存利率从3.25%骤降至1.55%,降幅达170个基点,三年期利率从2.75%降至1.6%,降幅达115个基点。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以来,已经有包括安徽新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广西融水农商银行、广西资源农商银行等近30家银行机构发文,主动下调存款利率。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近期多家银行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控制负债成本,以应对净息差收窄压力。“下一阶段,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压力仍然较大,还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以进一步压降资金成本,减缓息差缩窄的压力。”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除了下调存款利率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一定挑战,需要银行业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故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仍存下行可能。银行业经营面临的息差压力有所增加,经营可持续性受到一定影响。通过下调存款利率,既能提升利息收入水平,又能为进一步推动资产端利率下调提供空间,增加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为了持续缓冲息差空间收窄所带来的影响,商业银行或将继续调整存款利率,更加注重负债端的成本管理,坚持来源稳定、低成本核心存款的基础性地位,提升存款的精细化定价能力,使存贷利差保持在合理水平。杜阳分析称。
期限倒挂大额存单优势不在
记者发现,近期银行密集调降中长期限存款利率后,存款利率期限倒挂已成为常态。以上述列举的平安银行为例,该行“平安存”产品三年期定存年利率下调至1.65%后,已低于两年期(1万元起存)1.70%的利率。
此外,南京银行日前对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从调整结果来看,南京银行北京地区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分别降至1.85%、1.95%、2.2%、1.75%,起存金额为1万元。其中,5年期定存利率明显与2年期、3年期产品利率倒挂。
另外,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五年期存款利率不如一年期存款的情况。以招商银行的灵动存产品为例,根据该行APP页面,经过多轮调降后,该行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为1.6%,5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55%。
大额存单正在逐渐失去其利率优势。记者了解到,北京地区有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利率要低于该行同期限定期存款产品利率。“现在我们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只有2.12%,您不如直接存三年的定期存款,利率高一些,起存金额也更低。”南京银行北京地区某网点客户经理表示。
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看来,这是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根据自身负债情况采取的市场化措施,既是降低负债成本的考虑,也是为了引导存款结构优化,从而调整负债结构。
储户该如何应对
去年10月以来,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相继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调整后存款利率普遍低于2%,迈向“1时代”。近日,中小银行也迎来新一轮降息潮,市场上“2”字头的存款利率变得越来越少。对储户而言,存款利率连续下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储蓄收益减少。
对此,专家表示,储户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关注市场与政策动态,灵活调整投资安排。二是多元化资产配置,平衡风险与收益。三是锁定长期稳健收益,选择长期定存、结构性存款等产品,提前锁定相对高利率,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周期。四是转向低风险替代资产,配置黄金、低波动理财(如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等,兼顾抗通胀与稳健增值。五是优化收益预期与风险匹配,理性看待收益下行,避免盲目追求高息产品,优先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投资方案。
在降息大环境下,杜阳建议,中小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一是优化负债结构。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结构,提高核心存款比例,以降低负债成本。同时,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存款客户粘性,吸引稳定资金来源。二是加大金融科技创新。银行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发展线上业务,优化线下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此外,还可以开发差异化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三是强化资产端定价能力。银行应优化贷款投向,关注中小企业、普惠金融等实体经济领域,提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以实现较高的收益。同时,谨慎开展高风险业务,确保资产端质量。四是深化跨界合作。银行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开展合作,拓宽业务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例如,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与科技公司携手推进金融科技应用等。五是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银行需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率。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开支,将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和战略发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