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25日讯(记者梁柯志)近日,财联社记者从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多位知情人士获悉,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核心岗位、信用卡中心总裁将迎来新的掌门人。
据悉,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原副总经理曹慰最终成为新一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目前正在办理入职手续。
在去年10月,原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刘显峰因个人原因接受有关部门调查之后无法履职,旋即由当时分管零售的行长助理张朝晖临时兼任至今年3月。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在3月初平安银行高管分工调整中,张朝晖不再分管零售业务,因此信用卡中心总裁一职由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邱真真代理。
天眼查显示,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法人在2024年12月10日和2025年3月19日发生变动,分别由刘显峰变更为张朝晖、再由张朝晖变更为邱真真。
履历显示,邱真真长期在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线任职,2023年7月获批成为上海分行副行长。
临危受命于零售改革攻坚期
信用卡一直是平安银行零售条线核心部门。截至去年末的人员规模为1588人,仅次于北上深三大分行,机构数量则仅次于深圳分行,排列第二位;信用卡中心资产规模4209亿,仅低于深圳分行和资金运营中心规模。
近两年,信用卡业务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最早暴露风险的业务板块之一。上述多位知情人士也认为,新的卡中心总裁到任面临的“担子不轻”。
本次被平安银行“挖角”的曹慰,公告可查履历信息不多。财联社记者多方了解到,曹慰在招行信用卡业务板块深耕多年,数年前曾出任招行零售金融总部总经理助理等职务,后回归信用卡中心担任副总经理。
在3月17日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承认是此前战略误判和风险策略调整过慢导致零售业务风险积聚。
其中,信用卡业务是平安银行高管多次公开点名的高风险产品。
在业绩发布会上,冀光恒表示,目前平安银行的零售改革转型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在主动出清风险的零售业务中,重点包括“新一贷、信用卡、宅抵贷”,它们属于高定价、高利率、高利差、高风险,且不可持续。
2024年年报显示,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2.56%,较2023年年末下降0.21百分点,依然明显高于个贷1.39%平均不良率;此外,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不良率有所微增。
谈到股份行的发展特点,4月23日,某大型股份行对公业务总监对财联社表示,在业务主导型的时期,包括平安银行等股份行都曾采取“风险内嵌”的运作模式,即将审批人员派驻到业务部门,对提高放贷效率有好处,但同时也会对风险独立判断和缓冲有一定影响。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冀光恒提到下一步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升级零售信贷全流程管理机制,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推动审批集中化建设,健全多维度组合监控体系”。
风险出清、存量压降预计是优先事项
在零售资产风险曝光之后,包括冀光恒在内多位高管还是在不同场合强调,平安银行坚持零售战略定位不动摇。这意味着对零售业务“不惜刮骨疗毒都要救回来”。
4月21日,上海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风控人士对财联社表示,以往还可以通过做大分母冲量来稀释不良,但目前大环境不好,个人贷款需求不足,如果硬做规模风险高。多数商业银行都采取强力压降存量和风险资产,牺牲规模来换取资产和风险安全边界。
3月17日,平安银行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去年主动调整零售业务结构,特别是资产端的业务结构,提升新增贷款的质量。数据显示住房按揭是增长,信用卡和部分高风险的消费类贷款有所下降,这是主动调整的结果。
最新的状况是平安信用卡的压降还在继续,刚刚公布的平安银行今年一季报显示,3月末信用卡流通户数4,604.96万户,一季度信用卡总消费金额4,970.24亿元。对比去年3月末,流通户数和总消费金额分别减少12.89%、17.77%。